净空法师《金刚经》讲记102

净空法师《金刚经》讲记102

ID:11901415

大小:66.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14

净空法师《金刚经》讲记102_第1页
净空法师《金刚经》讲记102_第2页
净空法师《金刚经》讲记102_第3页
净空法师《金刚经》讲记102_第4页
净空法师《金刚经》讲记102_第5页
资源描述:

《净空法师《金刚经》讲记10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金剛經-第102集  請掀開經本二百五十面,請看第二行:  【佛時外道,每將世間事物層層分析,分析至於不可分,而猶執為實有。正如今之化學家,分析世界各物,為分子、原子、電子,依然執為實有。二乘知微塵可析為鄰虛,知一切皆空,然不及大乘之能作體空觀也。】  我們看這一段,這是起這個意思,前面都曾經說過。由此可知,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距離我們現在已經相當的遙遠,從中國歷史上所記載的,佛出世到今天有三千多年,即使是外國人的考據,也超過二千五百年,時代相當的久遠。但是在那個時候,印度這些外道他們就相當的聰明,用分析的方法觀察出物質

2、的現象,但是分析到最小的,他還是執著這個物質存在,這就像現代的科學家一樣。但是最近這二、三十年來,科技比從前進步太多了。以前分析到原子、電子,他們還是執著這個東西是存在的、是實有的。可是最近由於科技的發達,觀察更為微細,發現到物質的現象是波動。如果能夠講到波動,這是現在科學家已經承認了;換句話說,這基本的物質到底是存在還是不存在?跟佛經上所講的逐漸逐漸接近了。  佛對於這些事情,在經典裡面講得很詳細,告訴我們物質怎麼樣變現出來的,怎麼樣發展,而成為宇宙之間一切的現象。縱然是發展如此複雜的現象,佛告訴我們,這個相是幻相,不

3、是實在的,這個相是假相,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般若心經》幾乎每一個學佛的人天天在念,「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物質,就是物質的現象,實實在在,空有是一不是二。小乘人也像現代科學家一樣,用分析的方法,分析到極微之微,知道所有一切物相不可得;但是他比不上大乘菩薩,大乘菩薩用不著這麼麻煩去分析,用不著。他的智慧高,雖然沒有佛的五眼,也有與佛相似觀察的能力,知道一切法當體即空,這叫做體空觀。我們常念《般若經》,念得很熟,而沒有得般若的受用,就是我們雖念而不知道作觀,沒有能夠把佛經裡面這些重要的經句,應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

4、與生活裡面點點滴滴去做一個比較,這樣子我們才能夠得受用。這句經文裡面眾字,我們看末後這一段:  【眾字之義,謂凡由集合而成者。】  微塵眾,集合而成就是我們一般講的因緣生法。因緣就是許多條件聚合而成的。凡是聚合而成的:  【便知是空,不可執實。】  不能夠執著這是實有的。從哪個地方觀察起?最好從我們自己的身體,我們身體是四大五蘊集合而成的,這個身體是因緣生法,也不違背這個原則。既然是因緣生法,當然是當體即空,所以不能把這個身體執著是實實在在有的。從這個地方看,從這個地方下手,拿這個來作觀。這是物質、色法,心法也用《金剛經

5、》上一句經文,「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我們起心動念,要時時能體會《金剛經》講的這個意思、講的這個道理,希望把《般若經》中的道理,於我們事相當中、物相當中去檢驗一下,這就叫做作觀,這就叫做用功。不檢驗不知道,經是經,念頭是念頭,行為是行為,彼此互不相干。如果一檢驗,關係就密切了,曉得身心境界俱不可得,我們妄念自然就平息,妄念就沒有了。妄念沒有了,心定了,心定那就好了,你的真心本性就現前。佛法教導一切眾生,真正的目的就在此地,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目的是教我們作佛,教我們了生死、出三界,教我們作佛作祖。

6、怎麼個作法?不用這個功夫,你不能契入諸佛菩薩的真實境界。所以,執著這個東西實在的,錯了!那是凡夫的知見。知道一切法不可得,那是佛知佛見,他看到真相。  【今之科學家云,物質形成於場。】  這是近代的科學家發現的。什麼叫場?底下有個簡單的註解:  【場乃具有能量強度之空間,其中並無一物。】  這個就接近於佛法所講的鄰虛,這個說法說得好。  【又有謂一切物質都是波之現象。又有謂,元質點的世界,是一個反復生成和消滅的世界。】  這是近代科學家所說的,這種說法,真的與佛經上講的愈來愈接近。與《心經》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

7、思似乎好像很接近。為什麼不說它跟《般若經》上講的是一樣的?我們還用個相似,那是科學家雖然觀測出來,雖然說出來,他沒放下,他還是執著有。換句話說,他依舊是凡夫,不是聖人,依舊出不了三界六道。這個講法、觀察,跟佛經上所說的接近。如果他真的明白了,徹底明白了,我相信他一定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這一放下,最低限度他證阿羅漢果,他之所以證不了果,就是放不下。這一點我們應該要警惕。我們能不能放下?這些科學家們是利用現代進步的科學技術,觀察到這個現象,我們沒有這個機緣,沒有親自見到。但是這些科學家決定不是妄語,他的論文公布之後

8、,為其他國家地區的科學家所認同、所肯定,這不是虛妄的,我們信得過。  我們學佛,尤其是受過三皈五戒,期許自己做一個佛的弟子,佛弟子對老師的話怎能不相信?老師在經中為我們說的,我們也要像相信近代科學家所發現、所說的一樣,我們更進一步,要看破、要放下,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看破、放下之後的境界就不一樣了,所謂是超凡入聖。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