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金刚经》讲记025

净空法师《金刚经》讲记025

ID:14190874

大小:66.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6

净空法师《金刚经》讲记025_第1页
净空法师《金刚经》讲记025_第2页
净空法师《金刚经》讲记025_第3页
净空法师《金刚经》讲记025_第4页
净空法师《金刚经》讲记025_第5页
资源描述:

《净空法师《金刚经》讲记02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金剛經-第25集  請掀開經本,第三卷,第四面,最後一行,看經文:  經【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  須菩提尊者也是一個證果之人。前面說過,小乘四果雖證聖果,心中也是若無其事,當然須菩提也不例外。不過,須菩提常常被世尊讚歎,他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他在此地說,他從來也沒有這個念頭,他是第一離欲阿羅漢。再看底下這段經文:  經【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  這是從反面說,如果須菩提有這個念頭,「我證阿羅漢果了,我是四果阿羅漢」。世尊常常讚歎他是離欲阿羅漢,要有這個念頭,世尊就不會對他讚歎,不會說他是一個喜歡阿蘭那行者

2、。這裡面這些名相術語,我們在註解裡面看。  【阿羅漢道,即謂離欲。】  這個欲就是世間的七情五欲,也就是見思煩惱。前面說過,三界見思煩惱斷盡,這才證阿羅漢。  【阿蘭那,此云寂靜。】  就是非常安靜。「阿」當作無的意思,如果照字面上來翻譯,這都是梵語音譯的,阿翻作無,「蘭那」翻作熱鬧的場所;無,不熱鬧,沒有熱鬧,就是很安靜的地方,意思是這樣子。它是寂靜,所以也叫「無事」。「心無事相」,這是從更深的意思去說;字面上、表面上的意思,就是沒有這些吵雜的,環境非常幽靜,我們現在說聽不到雜音,這個地方就叫做阿蘭那。佛法裡面以這些名相往深處去體會。心無事相,這是從大乘

3、上說,如果小乘,完全在事相上講。大乘,阿蘭那就不一定是事相上,很繁華、很熱鬧的場所,大乘人心清淨,不為境界所動,不為境界所染,那是住真正的阿蘭那。大小乘的說法不一樣,這個意思完全取大乘境界。  【相盡於外】  外面六塵境界相,不但不執著了,連分別的心都沒有,這才叫盡,盡是分別執著的心沒有了,完全沒有了。  【心息於內】  心是定的。這兩句話就是《金剛經》後面,「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相盡於外,不取於相;心息於內,如如不動。  【內外俱寂】  無論是什麼樣的熱鬧場面,他都是清淨的。別人看到很繁華、很熱鬧,而一個修定的人,他在這個境界裡是清淨的。我們在《華嚴經

4、》上看到這些法身大士們,他們修禪定,都是在鬧市裡面修行。我們凡夫看不出來,看到這些人熱鬧場合當中,他也來玩玩,不知道他在那裡修定。那種境界他不起心、不動念,他是修定。「無時不靜也,即無諍三昧之別名。」這是須菩提尊者所得的。  「樂」這個字念破音字,不念「勒」,樂是當快樂講,念「藥」,念去聲,樂是愛好、喜歡,是愛好的意思,所以讀去聲,不讀「勒」。這就是他非常喜歡安靜,非常喜歡寂靜。  【謂心之與行,契合無間,即證得之意。】  這一句在這個地方意思取證果,他契入這個境界,入了這個境界,入了寂靜的境界。凡夫跟他們比較比較,就顯示出很大的不同,這些地方我們要知道,

5、更要學習,學習才是真正的修行。  【凡夫所以起念無他,未能忘情於能得、所得耳。】  這是凡夫跟他們不一樣的,不但是四果能得、所得沒有了,我們從前面讀的經文,初果須陀洹就沒有這個念頭,何況四果羅漢?凡夫得失心很重,堅固的執著。得一定有能得、有所得,有能所。  【能得是我相】  以為我得到了,他堅固執著有個我,我得到了。所得的也用一個字做代表,叫「人相」,也就是我的對面,我所得到的,這個人相不一定是人。我們得到錢、得到物、得到什麼,都用這個字來做代表,代表你所得到的,這是人相。能得、所得不一樣,能得的心不一樣,種種心,諸位要細細去體會,你能夠發現,所得的物當然

6、更不一樣、更不相同,這就叫做「眾生相」。「執持不斷是壽者相」,這個能得所得的念頭,它不會斷,堅固的執著,相續不斷,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時間。這裡頭有時間,時間就說之為壽者相。佛法裡面,《金剛經》這四相,倒很像現代科學家所講的四度空間。四度空間裡面有時間,時間加在裡面就變成四度空間,很有這個味道。  【作一得念,則四相具足。】  所以,有得的這個念頭,再輕微的念頭,這四相就具足了。四相若具足,不但不是菩薩,小乘四果也不是,諸位一定要知道。從前我們讀《金剛經》,「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他不是菩薩,那是不是阿羅漢、是不是須陀洹?現在我們明

7、白了,連須陀洹也不是,何況是菩薩?你才曉得凡聖差別在哪裡,凡夫著相,聖人不著相,他這四相都沒有了。這就是凡夫比不上他們的地方。要是論福報,不要說須陀洹,連四果羅漢,我們在相上看,而不從性上看,性上看是另當別論,從法相上看,天王,忉利天王、大梵天王那個福報之大,好像他們沒法子能比。我們在前面也曾經讀到,如果論福德性,當然他是聖人,他四相都離,他的福德實在講是無量福德,不是大梵天王能夠跟他相比的,大梵天王所得到的是福德相,不是福德性。這些聖者他們所證得的是福德性,所以福德實際上講不可思量,這是真實的。  【布施者若存有所施,最易志得意滿。】  這是世間人許多都

8、有這個心態,他布施做得很多,功德做得很多,那個身體都輕了,輕飄飄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