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

ID:11905229

大小:131.0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07-14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外国教育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教育起源论及其代表人物和观点(1)生物学起源论:创导者有法国利托尔诺、美国桑代克、英国沛西·能,其共同之处是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2)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孟禄批评了利氏的观点,认为其弊是未揭示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3)劳动起源论:苏联学者最先提出并被我国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这是从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以及人类社会起源于劳动这一理论直接套

2、引和推导出来的。教育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3)需要起源论:杨贤江最早提出这一观点。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需要。(他在《新教育大纲》一书中指出:“教育的起源只是与社会的生活过程、物质的生产关系有密切关系的,而且是以这种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为基础······教育的发生,就只根于当时当地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它是帮助人营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因为自有人生,便有实际生活的需要。”)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1)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2)教育与生产劳动及生活紧密联系。(3)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在原始状态。(4)在原始社会末期

3、,教育开始分化,性质发生变化,并产生文字及学校的萌芽。3.巴比伦的教育: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已产生文字,用于写字的材料是“泥板书”。4.由于苏美尔人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学生做练习或作业也是用泥板,泥板成为学校的主要学习工具,故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5.巴比伦的教育的主要特点:6.古代埃及人的文字写在所谓的“纸草”上。7.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印度教育常称为婆罗门教育,这是因为当时的教育事业掌握在婆罗门手中,能接受教育的主要为婆罗门等高级种姓,并贯彻婆罗门教义。8.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在此

4、类学校中,教师被称为“古儒”,均系婆罗门种姓。儿童入学须经古儒考验。儿童的学习内容主要为《吠陀》经。9.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大致具有以下特点:①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及学校教育;②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及等级性;③教育内容较丰富;④教育机构种类繁多;⑤教育方法简单;⑥尊师重道传统盛行;⑦文明及文化教育源远而流不长。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1.在荷马时代,希腊人最为重视的道德品质是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这就是以后希腊思想家所概括的“四大德”)。2.斯巴达教育的特点主要有:(1)教育具有阶级性;(2)教育完全被国家所控制,并被视为国家的事业;(3)以军事体育训

5、练和道德教育为主,对文化知识不重视;(4)重视女子教育。3.雅典教育的教育特点:(1)教育具有阶级性;(2)重视体、智、德、美和谐发展,不仅重视体育训练,也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注重道德教育及美育;(3)雅典既有公共教育,也有私人教育,重视国家和私立教育的发展;(4)忽略女子教育。4.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的理论的基本核心是,高度重视数学,把数学当做万物的本源,并主张灵魂不死、灵魂轮回。5.智者和智者派:“智者”(又称诡辩家)在古希腊,最早是指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以后,在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也被称为“智者”。到公元前5世纪后

6、期,“智者”一词获得了新的、特殊的定义,被用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这些人云游各地,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并逐步形成了一个阶层。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普罗狄克斯、希庇阿斯、安提丰和克里底亚等。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推理出来的),以个人作为判断事物存在与否、真假、善恶的唯一标准,实际上提出了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朴素的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这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智者派”的教育贡献:(1)智者以钱财而不以门第作为教学的唯一条件,这既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又由于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

7、了社会的流动;(2)智者既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又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3)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6.七艺中的前三艺是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1.苏格拉底方法(P57):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苏格拉底方法也称问答法,这是苏格拉底探讨伦理哲学的研究方法,也是特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不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或强加于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遵循从具体到形象、从个别到一

8、般、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为后世的教学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