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桩动荷载试验介绍

基桩动荷载试验介绍

ID:11906453

大小:26.5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4

基桩动荷载试验介绍_第1页
基桩动荷载试验介绍_第2页
基桩动荷载试验介绍_第3页
基桩动荷载试验介绍_第4页
资源描述:

《基桩动荷载试验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桩动荷载试验介绍桩的动力测试技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动测方法是在能量守恒原理的基础上,利用牛顿碰撞定律,根据打桩时测得的贯入度来推算桩的极限承载力。相应的计算公式也就称为动力打桩公式(简称打桩公式)。打桩公式有很多种,一度成为除静荷载试验以外唯一能用来推断桩承载力的现场试验方法。虽然打桩公式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难以准确判断桩的承载力,但至今国外的不少单位和技术人员还在应用,并且已有不少改进。近代的动测技术是以应力波理论为基础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应力波理论就被用以分析打桩过程,1931年伊萨克斯(D.V.Is

2、aacs)首先指出,桩顶受到桩锤冲击后,冲击能量是以波动形式传至桩底的,因此可用一维波动方程来描述。但当时的解答过于复杂,只能用于极简单的边界条件,因而实用价值不大。1938年福克斯(E.N.Fox)在作了许多简化假定后,对打桩过程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得出了能用于实际打桩分析的波动方程解答。1950年史密斯(E.A.Smith)对锤-桩-土体系提出了用一系列质块、弹簧和阻尼器组成的离散化计算模型,并用差分方程和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求得了较为精确的数值解。1960年他发表了“打桩分析的波动方程法”这一著名论文,对打桩过程中桩的贯入性

3、状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桩锤、锤垫、桩帽、桩垫以及桩和土的模拟问题,在文中定义了离散化模型涉及的全部参数,并从各种不同的应用波动方程的打桩实例中,提供了这些参数的建议值,从而使波动方程分析方法开始进入实用阶段。在此后的十多年里,国外许多学者如福尔汉德(P.W.Forehand)和里斯(J.L.Reese)、萨蒙(Samon)、毛斯莱(E.T.Mosley)、爱德华兹(Edwards)、劳沃雷(L.L.Lowery)、柯伊尔(H.M.Coyle)、波勒斯(J.E.Bowles)、达维松(M.T.Davisson)、劳契(F.Raus

4、che)以及高勃尔(G.G.Goble)等在计算机程序编制、参数确定、可靠性研究以及波动方程法的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此外,瑞典的费休(H.C.Fisher)从50年代起就研究行波理论的图解法。上述学者的研究工作对发展波动方程的应用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计算机程序是应用波动方程方法的关键,所以,在这方面的发展尤为迅速,仅在美国就有十余种程序得到广泛采用,各种程序均有其特点和适用条件。例如:TEI是德克萨斯运输研究所编制的能考虑桩身接头和松动等困素的程序;OCEANWAVE程序和TIDYWAVE程序与TTI程序基本相同

5、,但前者包括了新型液压锤的模拟,后者则以桩顶的实测力作为输入,可减少因桩锤等模拟不当而引起的误差;WEAP程序是凯斯西部后备大学编制的适用于柴油桩锤的程序;DUKFOR程序是杜克大学编制的可以考虑打桩时残余应力的程序;SWEAP程序则是WEAP程序和DUKFOR程序的结合;PSI程序能作考虑残余应力的多锤分析,对难打的桩的特性作出较好的描述,还能按土的非线性变形特性进行模拟轴向荷载试验的计算;CAPWAP程序是一个反分析程序,它根据桩顶处实测的力和加速度数据计算桩的承载力和阻力分布,可随时根据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对比情况,调整输入

6、参数和阻力分布,重新计算,直至吻合为止。此外,荷兰富国国际工程地质顾问公司编制的WAVEQ、SRD程序以及荷兰HBM液压锤公司等也都有自己的波动方程计算程序。波动方程应用于动测技术的另一类方法是将桩作为连续的弹性杆,在对边界条件作适当处理或简化后,设法直接对偏微分方程积分求解。丹麦工业大学的汉森教授(B.Hasen)等发表了这方面的研究结果。荷兰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研究所(TNO)的柯顿(V.Koten)也在简化的假定条件下,利用线性代换和阶跃函数,得出了无限长桩在锤击作用下考虑桩侧阻力对应力波的衰减作用的闭合解。70年代初,他们

7、研制成TNO桩检测系统,用于检验桩的完整性和桩身质量。后来,通过在砂土中的静、动试验对比,证明可以用动测方法确定静载下桩的承载力,于是又研制了相应的分析方法和计算程序(TNOWAVE程序)。此外,CASE法也是属于这一类的方法,它是由高勃尔等人在1964年开始研究的,在几千根桩上进行了试验,并研制了相应的打桩分析仪。瑞典生产的PID打桩分析仪也是以CASE法为原理制成的。近年来,以应力波理论为基础的桩的动测技术在美国和欧洲又有新的发展。在预估承载力方面,已经开始广泛地应用于就地灌注桩的承载力测试,对如何充分发挥土的阻力又不致使桩

8、顶或桩身引起破坏的问题,研究出一些措施。在计算程序上,出现了采用连续模型及特征线法的CAPWAPC程序。法国的高宁(Gonin)等则认为锤击力波通过桩身时所动员的桩侧阻力与静载下发挥的桩侧阻力毫无关系,因此常用的锤击方法存在着严重缺点,他们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动测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