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版本学讲义》(简版)第一章

《古籍版本学讲义》(简版)第一章

ID:11908595

大小:2.62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7-14

《古籍版本学讲义》(简版)第一章_第1页
《古籍版本学讲义》(简版)第一章_第2页
《古籍版本学讲义》(简版)第一章_第3页
《古籍版本学讲义》(简版)第一章_第4页
《古籍版本学讲义》(简版)第一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籍版本学讲义》(简版)第一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国艺事之进退,与其政治之隆污,民心之仁暴,有息息相通之理。况在书籍,为国民智识之所寄托,为古人千百年之所留贻,抱残守缺,责在吾辈。—————敬录张菊生先生《宝礼堂宋本书录序》22绪论一、解题一、“古籍”释名《魏书•陈奇传》:“奇冗散数年,高允与奇雠温古籍。”对中国古籍的确认有几种意见:1、以成书年代为标准2、以著作时代为标准3、以装订形式为标准4、以印刷工艺为标准李一氓《论古籍与古籍整理》说:汉人视秦、周著作为古籍,他们对此做过很好的工作。魏人、晋人、隋人视汉、秦、周著作为古籍,他们对此亦做过很好的工作。唐人视隋、晋、魏、汉、秦、周著作为古籍,他们也做过很好的工作。以此类推,我们今天要视清、

2、明、元、宋、唐、隋、晋、魏、汉、秦、周著作为古籍,加以整理是自明的道理。我们不是清人,不能把古籍限在明代以上。所以,现在一般将中国古籍的下限定在1911年。但有几点我们需要明确:1、清末人进入民国仍用传统方法撰写的图书可算作“古籍”,而用新方法撰写的图书则不算作“古籍”。2、古籍版本的下限和古籍的下限不是一回事。只要这部书本身是古籍,不管什么时候重刻、影刻、影印、铅印,也不管线装、精装或平装,都是这部古籍的一种版本。所以就古籍版本来说,是没有下限的。3、古籍的校注本,以及近年出现的注译本,也可以划归入古籍版本的范围,将来还会层出不穷,同样也无下限可言。4、但是,现在我们讲古籍版本学,其研究对象

3、仍以传统的版本和旧校注本为主。二、“版本”释名22“版”通作“板”。《说文解字》云:“版,判也,从片,反声。”又释“片”云:“半木也。”又释“牍”云“书版也。”《周礼•秋官•誓簇氏》“以方书十日之号”郑注云:“方,版也”。《说文解字》释“本”云:“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本”作为书籍讲,始见于汉刘向《别录》: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余嘉锡论学杂著•书册制度考》:寻《风俗通》之意,“一人持本”者,持竹简所书改易刊定之本;“一人读书”者,读传写上素之书也。以油素之书写自竹简,则竹简之书为原本,故呼曰“本”。其后简策之制既废,写书者借人之书

4、传录,则呼所借者为“本”。《后汉书•延笃传》注引《先贤行状》曰:“延笃欲写《左氏传》,无纸,乃借本讽之。”是其事也。凡书无不可传写者,因有“书本”之名矣。《梁书•任昉传》:“昉虽家贫,聚书至万余卷,率多异本。”“版本”二字连用,始于宋代,据《宋史•李觉传》:淳化初,上以经书版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组,命觉与孔维详定。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云:唐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书为贵,人不多有,而藏者精于雠对,故往往皆有善本,学者以传录之艰,故其诵读亦精详。五代时,冯道始奏请官镂《六经》板印行。国朝淳化中,复以《史记》、《前后汉》付有司摹印,自是书籍刊镂者益多,士大夫不复以藏书为意,学者易于得

5、书,其诵读亦因灭裂,然板本处不是正,不无讹误,世既一以板本为正,而藏本日亡,其讹谬者遂不可正,甚可惜也。22二、研究内容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内容应该包括五方面:一、古籍版本学的基本理论,其中包括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内容,古籍版本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研究古籍版本学的意义和方法等。二、古籍版本学的发展历史,其中包括古籍版本学的发展阶段,各阶段的同书异本研究、善本观、标志性成果等。三、古籍制作方式的演变源流,其中包括写本源流、刻本源流等。四、单种图书版本的演变源流,其中包括版本数量、版本系统、版本优劣等。五、古籍版本鉴定规律的内容与形式。三、版本学的功用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三云:藏书家有数等:得

6、一书必推求本原,是正缺失,是谓考订家,如钱少詹大昕、戴吉士震诸人是也。次则辨其版片,注其错讹,是谓校雠家,如卢学士文弨、翁阁学方纲诸人是也。次则搜采异本,上则补石室金匮之遗亡,下可备通人博士之浏览,是谓收藏家,如鄞县范氏天一阁、钱塘吴氏之瓶花斋、昆山徐氏之传是楼诸家是也。次则第求精本,独嗜宋刻,作者之旨意纵未尽窥,而刻书之年月最所深悉,是谓赏鉴家,如吴门黄主事丕烈、邬镇鲍处士廷博诸人是也。又次则于旧家中落者,贱售其所藏,富室嗜书者,要求其善价,眼别真赝,心知古今,闽本、蜀本,一不得欺,宋椠、元椠,见而即识,是谓掠贩家,如吴门之钱景开、陶五柳,湖州之施汉英诸书估是也。版本学功用是多方面的,总括起

7、来有这么几点:一、读书之需要余嘉锡《目录学发微》:盖书籍由竹木而帛,而纸;由简篇而卷,而册,而手抄,而刻版,而活字,其经过不知其若干岁,缮校不知其几何人。有出于通儒者,有出于俗士者。于是有断烂而部不完,有删削而篇不完,有节抄而文不完,有脱误而字22不同,有增补而书不同,有校勘而本不同。张之洞《书目答问•略例》云: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鲁迅先生说:我以为倘要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