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镜面型材生产工艺之化学抛光

高端镜面型材生产工艺之化学抛光

ID:11917583

大小:3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4

高端镜面型材生产工艺之化学抛光_第1页
高端镜面型材生产工艺之化学抛光_第2页
高端镜面型材生产工艺之化学抛光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端镜面型材生产工艺之化学抛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档镜面抛光铝材生产技术之——化学抛光工艺铝材抛光是开发铝材多品种、多色系、光亮浅色调和多彩铝的基础。是改变铝材色调单一现状,提高铝材表面装饰效果的关键工艺。亦是铝材更新换代与增值的主要途径。化学抛光具有工艺简单,抛光速度快,铝耗低。可用于复杂工件,不用电力,投资少等特点。因此,国外已应用了100多年。三酸抛光可得到镜面光亮效果。但在抛光过程中,产生有毒气体NO、NO2与酸雾,需妥善处理,同时槽液维护有一定的难度。二酸抛光的光亮度略低于三酸抛光,但抛光工仵表面平滑细腻,光亮均匀的效果已很佳,仅次于三酸抛光。由于抛光过程没有有毒气体产生,酸雾亦较轻,所以更具发展前途。

2、为了得到稳定的、高亮度品质及减少缺陷的产生,抛光工艺必须严格控制:三酸抛光配方、二酸抛光配方。本人已在《澳金人》第二期上介绍过,本文不再论述。本文重点探讨槽液成份比例、比重、温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及对质量的影响。1.H3PO4(磷酸)含量:H3PO4是抛光槽液的主体,通过粘度效应,使铝表面形成镜面效果。其含量越高,镜面效果越明显。因此,H3PO4含量是保持抛光亮度的关键因素。一般生产上要求H3PO4≥65%。配槽初期,H3PO4浓度较容易控制在65%以上,随着AL3+及杂质含量的增高,H3PO4浓度就难达到以上要求。当AL3+含量达到上限时,H3PO4浓度会降到55%

3、左右,影响了抛光效果。这时可通过增加H2SO4或提高比重来维持槽液的粘度。因此,必须通过对槽液的日常维护及槽液合理的更新做到科学化管理,才能保持化抛工艺的稳定性。32.HNO3(硝酸)、H2SO4(硫酸)、及AL3+、CU2+含量:HNO3是直接参与反应的主要成份,其含量必须严格控制,一般为3.2~3.7%,HNO3浓度太高,不仅会产生大量黄烟,而且反应过于剧烈,难以控制,容易产生过腐蚀,起砂以及流痕等缺陷。HNO3浓度偏低,难以达到最佳亮度。其性能活跃,较易挥发。槽液不生产时,尽量降低温度。生产时,检测其含量,便于质量控制。H2SO4在槽液中起调节和缓冲作用。在配

4、槽液初期,H2SO4含量可以很低,甚至不加H2SO4。随着AL3+的增加,抛光铝材表面会出现流痕等缺陷。这时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H2SO4来解决此问题。一般而言,当AL3+浓度在20~40g/l时,H2SO4浓度控制在9~13%。在AL3+低时偏下限。AL3+高时,H2SO4浓度偏上限。AL3+是抛光过程中的副产品,在AL3+含量较低时,能对反应速度起缓冲作用,使反应易于控制。当AL3+高过20g/l时会使槽液粘度增加,从而引起流痕等缺陷,以及因粘度增加,使带出量增多而导致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问题。当AL3+含量高于45g/l时,会造成槽液中结晶析出,影响产品质量。因此,

5、一般要求AL3+≤30g/l。生产过程中可通过铝材带出达到平衡。三酸槽液中添加Cu2+对抛光有提高亮度的作用,一般添加量控制在0.02~0.05%之间。过量则会产生难以清洗和少量凹点等缺陷。对于生产6463合金的化学抛光槽,一般情况下,不需添加Cu2+,因为6463合金中Cu2+的含量达0.13%以上,在实际生产中化学抛光铝的消耗约6kg/T。3.槽液的比重和温度:槽液的比重和温度是槽液工艺的二个重要指标。比重越高,温度越高。抛光铝材亮度越好,但比重过高会造成槽液结晶,晶粒粘附铝材表面3造成缺陷。温度太高,造成反应过快,易产生腐蚀。因此,槽液的比重和温度的设定要保持

6、可操作性和保证质量的稳定性。一般比重控制在1.68-1.77(常温下)之间。槽液浓度小了,应将槽液加热到100-110℃,保持数小时,蒸发掉部份水份来升高密度,也可在允许范围内加入硫酸来增加密度。密度太大,应补加回收液或磷酸调节,密度应每天测定一次,槽液温度控制在105±5℃为宜。4.转移时间:铝合金型材化学抛光后,从抛光槽液提出转移到水槽的时间超过某一数值,由于硫酸铝的沉积而产生了流痕,流痕主要发生在泡沫滑落较快的地方。因为型材从抛光槽中提出时,粘附在表面的三酸液膜在Cu2+的作用下继续同铝反应,硝酸浓度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下降,硫酸浓度几乎不变,此时又没有可补充

7、的硝酸和水份,于是从型材表面溶解下来的铝离子就变成硫酸铝。随着转移时间的延长,水份不断挥发,硫酸铝达到了其溶解的极限后就沉淀在型材的表面,形成了流痕。加入某些抛光添加剂可以延长转移时间。如果没有加入添加剂,要想将流痕控制在0-1级范围内,转移时间必须小于30s。这在大产品生产中是难以办到的。加入抛光添加剂后,转移时间可延长到70s。流痕等级控制在0-1级范围内。工程技术部:李奋律2006.10.20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