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排烟系统技术交底

通风、排烟系统技术交底

ID:11923864

大小:10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4

上传者:U-4651
通风、排烟系统技术交底_第1页
通风、排烟系统技术交底_第2页
通风、排烟系统技术交底_第3页
通风、排烟系统技术交底_第4页
通风、排烟系统技术交底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风、排烟系统技术交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通风、排烟系统技术交底本工程为盘锦市盛世清华小区东区地下室。总建筑面积44060.96平方米,主要由地下一层、半地下层及商业网点二层组成,商业网点二层建筑面积为3020.25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为40901.42平方米。楼梯间地上部分采用自然排烟,地下防烟楼梯间及合用前室分别采用机械正压送风。火灾发生时,防烟楼梯间的各正压送风口均送风,合用前室仅开启火灾层及其上、下层的正压送风口送风防烟。防烟楼梯间设计正压值为50Pa,合用前室设计正压值为30Pa。地下室车库共分为10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均设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采用双速风机形式,平时排风,火灾时排烟。火灾时高速运转,日常排风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高,低速运行。半地下层、地下一层储藏室排烟系统采用单速排烟风机形式。地下一层水泵房排风系统采用单速排风风机形式。系统补风:半地下层防火分区二、三、六、七及地下一层防火分区九利用车库大门,形成自然补风;其余防火分区采用机械补风,送风量为排风量的50%。配电间、弱电机房、消防控制室及换热站等设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平时排风,火灾时排烟,机械送风且送风量,为排烟量的50%。通风房间换气次数:变配电所8次/h;厕所10次/h;弱电间8次/h;水泵房5次/h;冷冻机房5次/h;地下车库5次/h;地下储藏室5次/h;换热站15次/h。风管材料采用SAS无机胶凝通风管道,其规格.性能与厚度及加工方法参照<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的规定确定.防烟分区采用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m的梁划分,当尺寸未达到要求时采用板式挡烟垂壁划分。一.风管制作1、风管制作的一般规定1.1金属风管的材料品种、规格、性能与厚度应符合设计和现行国家产品标准的规定。镀锌钢板的厚度不得小于下表的规定:表(一)钢板风管板材厚度(mm)    类别风管直径D或长边尺寸b圆形风管矩形风管除尘系统风管中低压系统高压系统及排烟系统D(b)≤3200.50.50.751.5320<D(b)≤4500.60.60.751.5450<D(b)≤6300.750.60.752.0630<D(b)≤10000.750.751.02.01000<D(b)≤12501.01.01.02.01250<D(b)≤20001.21.01.2按设计2000<D(b)≤4000按设计1.2按设计按设计1.2.风管的强度应能满足在1.5倍工作压力下接缝处无开裂;矩形风管的允许漏风量对低压系统风管QL≤0.1056P0.65;1.3.金属风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风管板材拼接的咬口缝应错开,不得有十字型拼接接缝。②金属风管法兰材料规格不应小于表(二)、表(三)的规定。中、低压系统风管法兰的及铆钉孔的孔距不得大于150mm,当采用加固方法提高了风管法兰部位的强度时,其法兰材料规格相应的使用条件可适当放宽。无法兰连接风管的薄钢板法兰高度应参照金属法兰风管的规定执行。表(二)金属圆形风管法兰及螺栓规格(mm)风管直径D法兰材料规格螺栓规格扁钢角钢D≤14020X4M6140<D≤28025X4280<D≤28025X3630<D≤28030X4M81250<D≤28040X4表(三)金属矩形风管法兰及螺栓规格(mm)风管长边尺寸b法兰材料规格(角钢)螺栓规格b≤63025X3M6630<b≤150030X3M81500<b≤250040X42500<b≤400050X5M101.4.金属风管的加固要求符合下列规定:①圆形风管(不包括螺旋风管)直径大于等于800mm,且其管段长度大于1250mm或总面积大于4m2均采取加固措施;②矩形风管边长大于630mm,保温风管边长大于800mm,管段长度大于1250mm或低压风管单边平面积大于1.2m2、中、高压风管大于1.0m2,均采取加固措施;③非规则椭圆形风管的加固,参照矩形风管执行。1.5.矩形风管弯管的制作,采用曲率半径为一个平面边长的内外同心弧形弯管,当采用其他形式的弯管,平面边长大于500mm时,必须设置弯管导流片。1.6.金属风管制作工艺要求圆形弯管的曲率半径(以中心线计)和最少分节数量应符合的规定。圆形弯管的弯曲角度及圆形三通、四通支管与总管夹角的制作偏差不得大于3°;①风管与配件的咬口缝应紧密、宽度应一致;折角应平直,圆弧应均匀;两端面平行。风管无明显扭曲与翘角;表面应平整,凹凸不大于10mm;②风管外径或外边长的允许偏差:当小于或等于300mm时,为2mm;当大于300mm时,为3mm。管口平面度的允许偏差为2mm,矩形风管两和对角线长度之差不应大于3mm;圆形法兰任意正交两直径之差不应大于2mm;1.7.金属法兰连接风管的制作工艺要求①风管法兰的焊缝应熔合良好、饱满,无假焊和孔洞;法兰平面度的允许偏差为2mm,同一批量加工的相同规格法兰螺孔排列应一致,并具有互换性。② 风管与法兰采用铆接连接时,铆接应牢固、不应有脱铆和漏铆现象;翻边应平整、紧贴法兰,其宽度应一致,且不应小于6mm;咬缝与四角处不应有开裂与孔洞。③风管与法兰采用焊接连接时,风管端面不得高于法兰接口平面。除尘系统的风管,宜采用内侧满焊、外侧间断焊形式,风管端面距法兰接口平面小应小于5mm。当风管与法兰采用点焊固定连接时,焊点应融合良好,间距不应大于100mm;法兰与风管应紧贴,不应有穿透的缝隙或孔洞。1.8.无法兰连接风管的制作工艺要求①无法兰连接风管的接口及连接件,应符合规范要求;②薄钢板法兰矩形风管的接口及附件,其尺寸应准确,形状应规则,接口处应严密;薄钢板法兰的折边(或法兰条)应平直,弯曲度不应大于5/1000;弹性插条或弹簧夹应与薄钢板法兰相匹配;角件与风管薄钢板法兰四角接口的固定应稳固、紧贴,端面应平整、相连处不应有缝隙大于2mm的连续穿透缝;③采用C、S形插条连接的矩形风管,其边长不应大于630mm;插条与风管加工插口的宽度应匹配一致,其允许偏差为2mm;连接应平整、严密,插条两端压倒长度不应小于20mm。④采用立咬口、包边立咬口连接的矩形风管,其立筋的高度应大于或等于同规格风管的角钢法兰宽度。同一规格风管的立咬口、包边立咬口的高度应一致,折角应倾角、直线度允许偏差为5/1000;咬口连接铆钉的间距不应大于150mm,间隔应均匀;立咬口四角连接处的铆固,应紧密、无孔洞。1.9.风管加固的工艺要求①风管的加固可采用楞筋、立筋、角钢(内、外加固)、扁钢、加固筋和管内支撑等形式;②楞筋或楞线的加固,排列应规则,间隔应均匀,板面不应有明显的变形;③角钢、加固筋的加固,应加排列整齐、均匀对称,高度应小于或等于风管的法兰宽度。角钢、加固筋与风管的铆接应牢固、间隔应均匀,不应大于220mm;两相交处应连接成一体;④管内支撑与风管的固定应牢固,各支撑点之间或与风管的边沿或法兰的间距应均匀,不应大于950mm;⑤中压和高压系统风管的管段,其长度大于1250mm时,应有加固框补强。高压系统金属风管的单咬口缝,应有防止咬口缝胀裂的加固或补强措施。二.风管系统安装2.1.风管系统安装后,必须进行严格严密性检验,合格后方可交付下道工艺。风管系统严密性检验以主、干管为主。在加工工艺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低压风管系统可采用漏光法检测。2.2.风管系统吊、支架采用膨胀螺栓等胀锚方法固定时,必须符合其相应技术文件的规定。2.3.在风管穿过需要封闭的防火、防爆的墙体或楼板时,应设预埋管或防护套管,其钢板厚度不应小于1.6mm。风管与防护套管之间,用不燃且对人体无危害的柔性材料封堵。2.4.室外立管的固定拉索严禁拉在避雷针或避雷网上。2.5.风管部件安装必须符合下列要求:①各类风管部件及操作机构的安装,应能保证其正确的使用功能,并便于操作;②斜插板风阀的安装,阀板必须为向上拉启;水平安装时,阀板还应为顺气流方向插入;③止回风阀、自动排气活门的安装方向应正确。2.6. 防火阀、排烟阀(口)的安装方向、位置应正确。防火分区隔墙两侧的防火阀,距墙表面不应大于200mm。2.7.风管系统安装完毕后,应按系统类别进行严密性检验,漏风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2.8.风管的安装要求①风管安装前,清除内、外杂物,并做好清洁和保护工作;2。②风管安装的位置、标高、走向,根据设计要求,风管接口的配置,不得缩小其有效截面。③连接法兰的螺栓应均匀拧紧,其螺母宜在同侧;④风管接口的连接应严密、牢固。风管法兰的垫片材质应符合系统功能的要求,厚度不应小于3mm。垫片不应凸入管内,亦不宜突出法兰外;⑤柔性短管的安装,应松紧适度,无明显扭曲;⑥可伸缩性金属或非金属软风管的长度不宜超过2m,并不应有死弯或塌凹。⑦风管与砖、混凝土风道的连接接口,应顺着气流方向插入,并采取密封措施。风管穿出屋面处应设有防雨装置。⑧风管的连接应平直、不扭曲。明装风管水平安装,水平度的允许偏差为3/1000,总偏差不应大于20mm。明装风管垂直安装,垂直度的允许偏差为2/1000,总偏差不应大于20mm。暗装风管的位置,应正确、无明显偏差。2.9.风管支、吊架的安装要求①风管水平安装,直径或长边尺寸小于等于400mm,间距不应大于4米;大于400mm,不应大于3米。螺旋风管的支、吊架间距可分别延长至5米和3.75米;对薄钢板法兰的风管,其支、吊架间距不应大于3米。②风管垂直安装,间距不应大于4米,单根直管至少有2个固定点。③风管支、吊架宜按国标图集与规范选用强度和刚度相适应的形式和规格。对于直径或边长大于2500mm的超宽、超重等特殊风管的支、吊架应按设计规定。④支、吊架不宜设置在风口、阀门、检查门及自控机构处,离风口或插接管的距离不宜小于200mm。⑤当水平悬吊的主、干风管长度超过20米时,应设置防止摆动的固定点,每个系统不应少于1个。⑥吊架的螺孔应采用机械加工。吊杆应平直,螺纹完整、光洁。安装后各副支、吊架的受力应均匀,无明显变形。⑦抱箍支架,折角应平直,抱箍应紧贴并箍紧风管。安装在支架上的圆形风管应设托座和抱箍,其圆弧应均匀,且与风管外径相一致。风口与风管的连接应严密、牢固,与装饰面相紧贴;表面平整、不变形,调节灵活、可靠。条形风口的安装,接缝处应衔接自然,无明显缝隙。同一厅室、房间内的相同风的的安装高度应一致,排列应整齐。明装无吊顶的风口,安装位置和标高偏差不应大于10mm;风口水平安装,水平度的偏差不应大于3/1000;风口垂直安装,垂直度的偏差不应大于2/1000。三.消声器的安装要求①消声器安装前应保持干净,做到无油污和浮尘;消声器安装的位置、方向应正确,与风管的连接应严密,不得有损坏与受潮。两组同类型消声器不宜直接串联;②现场安装的组合式消声器,消声组件的排列、方向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单个消声器组件的固定应牢固;消器、消声弯管均应设独立支、吊架。四.通风机的安装要求①通风机的安装,应符合表(四 )的规定,叶轮转子与机壳的组装位置应正确;叶轮进风口插入风机机壳进风口或密封圈的深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或为叶轮外径值的1/100。表(四)通风机安装的允许偏差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中心线的平面位移10mm经纬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2标高±10mm水准仪或水平仪、直尺、拉线和尺量检查3皮带轮轮宽中心平面偏移1mm在主、从动皮带轮端面拉线和尺量检查4传动轴水平度纵向0.2/1000横向0.3/1000在轴或皮带0°和180°的两个位置上,用水平仪检查5两轴芯径向位移0.05mm在联轴器互相垂直的四个位置上,用百分表检查两轴线倾斜0.2/1000②现场组装的轴流风机叶片安装角度应一致,达到在同一平面内运转,叶轮与筒体之间的间隙应均匀,水平度允许偏差为1/1000;③安装隔振器的地面应平整,各组隔振器承受荷载的压缩量应均匀,高度误差应小于2mm;④安装风机的隔振钢支、吊架,其结构形式和外形尺寸符合设计或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焊接应牢固,焊缝应饱满、均匀。五.系统调试一般规定5.1.系统调试所使用的测试仪器和仪表,性能应稳定可靠,其精度等级及最小分度值应能满足测定的要求,并应符合国家有关计量法规及检定规程的规定。5.2系统调试,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监理单位监督,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参与和配合。系统调试的实施可以是施工企业本身或委托给具有调试能力的其它单位。5.3系统调试前,承包单位应编制调试方案,报送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调试结束后,必须提供完整的调试资料和报告。5.4防排烟系统的试运转及调试,应包括下列项目:①设备单机试运转与调试;②系统联动试运转与调试。5.5设备单机运转与调试①对常闭的送风口、排烟口进行手动开启、复位试验。执行机构动作应灵敏,脱扣钢丝的连接应不松弛,不脱落。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动作检查。②对自动排烟窗、活动挡烟垂壁进行手动开启、复位试验。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动作检查。③送风机、排烟风机的运转和调试应包括下列项目:1)手动开启风机,风机应正常运转30min,叶轮旋转方向应正确、运转平稳、无异常振动与声响。2)核对风机的铭牌值,应与设计相符,并测定风机入口处的风量。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旁站、测定、查阅试运转记录及有关文件。④根据设计模式,开启送风机和相应的送风口,测试风口处的风速,以及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封闭避难层的余压值,应分别达到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测定、记录。⑤根据设计模式,开启排烟风机和相应的排烟口,测试风口处的风速应到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测定、记录。5.6系统联动试运转及调试①对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进行联动试动转应包括下列项目:1)当任何一个常闭送风口开启时,送风机均能自动启动;2)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调试。当火灾报警后,应启动有关部位的送风口、送风机。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动作检查。②对机械排烟系统进行联动试动转应包括下列项目:1)当任何一个常闭排烟口开启时,排烟风机均能自动启动;2)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调试。当火灾报警后,应启动有关部位的排烟口、排烟风机。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动作检查。③设置自动排烟窗进行自然排烟的应在火灾报警后,相应部位的排烟窗联动开启。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动作检查。④设置活动挡烟垂壁的应在火灾报警后,相应部位的挡烟垂壁自动下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动作检查。六.工程验收6.1防排烟系统工程竣工验收时,应检查竣工验收资料,一般包括下列文件及记录:①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和竣工图;②主要材料、设备、成品、半成品和仪表的出厂合格证明及进场检(试)验报告;③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④工程设备、风管系统安装及检验记录;⑤管道试验记录;⑥设备单机试运转记录;⑦观感质量综合检查记录;⑧管理、维护人员登记表。6.2防、排烟系统设备观感质量综合验收①观感质量综合验收应包括以下项目:1)风管表面应平整、无损坏;接管合理,风管的连接以及风管与风机的连接,应无明显缺陷;2)风口表面应平整,颜色一致,安装位置正确,风口可调节部件应能正常动作;3)各类调节装置的制作和安装,应正确牢固、调节灵活,操作方便。 4)风管、部件及管道的支、吊架型式、位置及间距应符合要求;5)风机的安装应正确牢固;检查数量:各按系统抽查30%,不得少于1个系统。检查方法:尺量、观察检查。6.3防、排烟系统设备功能验收①设备手动功能验收,应包括下列项目:1)送风机、排烟风机应能正常手动开启和关闭;2)送风口、排烟口、自动排烟窗进行手动开启和复位功能检查;3)活动挡烟垂壁进行手动开启、复位功能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动作检查。②设备联动功能验收,应包括下列项目:火灾报警后,根据设计模式,相应系统的送风机开启、送风口开启,排烟风机开启、排烟口开启,自动排烟窗开启,活动挡烟垂壁下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动作检查。6.4防、排烟系统技术性能验收①自然排烟系统验收,应包括下列项目: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可开启外窗的面积;2)内走道可开启外窗的面积;3)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的面积;4)中庭可开启的顶窗和侧窗的面积。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尺量。②机械防烟系统的技术性能验收,应包括下列项目:1)任取一模拟火灾层,当系统门全闭时,测试前室、楼梯间、避难层的风压。走廊→前室→楼梯的压力应呈递增分布;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封闭避难层(间)的压力差应符合要求;防烟楼梯间的压力差应符合要求;2)同时打开模拟火灾层及其上下一层的防火门,测试模拟火灾层各门洞处的风速应大于等于0.7m/s;3)进行模拟喷烟试验,烟气流向应为楼梯→前室→走廊。检查数量:系统全数检查。检查方法:动作检查。③机械排烟系统的技术性能验收1)内走道排烟量;2)需要排烟的房间排烟量;3)中庭的排烟量。检查数量:系统全数检查。检查方法:动作检查。七.安全保证措施7.1、方针、目标安全方针: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健全体系、分层管理、分层负责、预控预防、落实责任。项目安全管理目标: 杜绝重大伤亡事故、因工死亡责任指标为零;因工负伤频率千分之六以下,其中重任事故频率万分之四以下;杜绝重大机械事故;7.2、安全管理安全组织机构及管理职责项目经理部成立经理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主持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开展工作,行使职责。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每周召开安全例会,贯彻上级安全生产重大决议和要求,分析研究本工程安全生产形势和现状,制定和审定的关安全生产重大措施,审议安全生产工作专项报告,并做出相应记录。7.3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措施建立现场临时用电检查制度,按现场临时用电管理规定对现场的各种线路和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并将检查、抽查记录存档。施工现场电工必须持证上岗,必须执行用电安全操作规程。现场临电设施必须由专职电工进行运行维护,严禁非电工接、拆线路及操作开关,如因非电工操作造成的人员伤害及财产损失,由其本人或单位负责。严禁拆改电气设备,任何人不得强令电工违章作业。严格执行国家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所有机具必须达到三级控制两极漏电保护,实行“一机一闸”制,每台设备应有各自的开关箱,严禁用一台电气开关控制多台用电设备。施工现场配电箱内必须有专用的零线端子(N)、接地端子(PE)。电闸箱的内部设置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箱内电器必须可靠、完好,其选型、定值要符合有关规定,开关电器应标明用途。施工现场临时照明和动力用电必须依据现场临电施工方案进行布置,临时配电线路必须按规范架设,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不得采用塑胶软线,不得成束架空敷设,也不得沿地面明敷设。施工机具、车辆及人员,应与内、外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达不到规范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各种高大设施必须按规定装设避雷装置。电动工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工具的电源线、插头和插座应完好,电源线不得任意接长和调换,工具的外绝缘应完好无损,维修和保管应由专人负责。手持电动设备必须设置漏电保护装置。电焊机单独设开关。电焊机外壳应接地保护。电焊机一次线长度小于5米,二次线长度小于30米。接线应压接牢固,安装可靠防护罩。焊把线应双线到位,不得借用金属管道、金属脚手架、轨道及结构钢筋作回路地线。焊把线无破损,绝缘良好。电焊机设置地点应防潮、防雨、防砸。7.4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明确安全技术措施,否则不得施工。施工现场应有排水沟,堆放材料要考虑消防车进入。施工现场一切洞口、过道、出入口均应设置有效的防护。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禁止穿拖鞋或光脚,在无防护设施的高空施工时必须系安全带,严禁酒后操作。加强以电、气焊作业,氧气、乙炔及其它易燃、易爆物的管理,氧气瓶与乙炔瓶的间距应大于10米,及时清除施焊点周围的易燃物,并设专人看火,备好消防用具,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使用电气焊时要有操作证,并清理好周围的易燃易爆物品,配备好消防器材,并设专人看火。梯子应经常检查是否牢固,安放靠梯时,其坡度不得超过50-70度,梯顶端应固着在建筑物上,底脚应设防滑段,或者下边应有专人扶梯。在梯子或脚手板上使用管钳进行管道及零件的安装时,须一手握住管子,一手握住钳柄操作,不可双手握钳柄,防止滑脱发生危险。盘锦鼎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工程部2013年4月23日 水岸蓝桥一期地下车库通风与排烟工程技术交底编制单位:鼎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工程部编制人:杨旭辉审核人:洪涛编制日期:2013年4月23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