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ID:12080670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5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进展_第1页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进展_第2页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进展_第3页
资源描述: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原位杂交技术一、概述(一)概念:原位杂交(insituhybridization,ISH)是应用生物化学中核酸分子杂交(nucleicacidmolecularhybridization)的原理,在组织切片、细胞涂片或印片上原位检测某种DNA或RNA序列的一项技术。是将分子杂交与组织学相结合的一项技术,也称之为杂交组织化学(hybridizationhistochemistry)、细胞杂交(cytologicalhybridization)或原位杂交组织化学(insituhybridizationhistochemistry)。(二)历史和现状可以检测组织细胞

2、本身的或外源的DNA或RNA序列。二、原位杂交的基本原理核酸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核酸分子(DNA,RNA)的碱基对形成氢键的互补性(A=T,A=U,C=G),用一标记的核酸探针去检测与之碱基互补的靶核酸,这与免疫学中抗原-抗体的反应相似。优点:①分子杂交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同时又有组织细胞化学染色的可见性。②既可用新鲜组织,又可用石蜡包埋组织作回顾性研究。③所需样本量少,可用活组织细针穿刺和细胞涂片。④应用范围广泛,可对特定的基因(如癌基因、病毒基因)DNA、mRNA的表达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组织细胞分布和杂交电镜的亚细胞定位研究。一、探针(probe

3、)是含有互补顺序的外源性被标记的DNA或RNA片段,是在原位杂交中用于检测细胞内特定DNA或RNA顺序定位的特殊试剂,探针的碱基序列是已知的,只能与特定的核酸分子结合上。用于原位杂交的探针有不同种类,可用于不同靶核酸的探测。(一)探针种类、来源和应用1.双链cDNA探针2.单链cDNA探针3.寡核苷酸探针4.cRNA探针(二)探针标记的种类1.放射性标记2.非放射性标记最常用的为生物素(光敏生物素、补骨脂素生物素)和地高辛(digxigenin,DIG),此外还有荧光素、酶类,如辣根过氧化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LP)等。(三)探针标记的方法1.切口移位法

4、亦称缺口平移法,是常用的标记DNA的方法。最常用的标记物为32P,也可用地高辛和生物素进行标记。2.引物延伸法(primerextension)此法产量低,可标记纯度不太高的DNA。3.末端标记法(end-labeling)分为5’末端和3’末端标记。此法适用于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1.体外转录法此法应用于制备RNA探针。(一)标记探针的纯化二、原代杂交的类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