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

ID:12080732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5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_第1页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_第2页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_第3页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_第4页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作者:李翠珍单位:431400,湖北省武汉市新州区妇幼保健院【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预防;护理  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称为产后出血[1]。产后出血是分娩期常见的并发症,常导致产妇贫血、严重休克;休克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发生严重的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席汉综合征)后遗症;严重的产后出血还会危及产妇生命[2]。产后出血在我国的发生率为2%~3%,已经成为产妇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因此,有效防止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非常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分娩产妇共4879例,产妇中出现产后出血83例,占产妇总数的1.70%;2006年30例,2007年28例,2008年25例;经产妇51例,初产妇32例;年龄21岁~38岁,平均28.4岁;剖宫产58例,阴道分娩25例;产后24h内出血70例,产后24h后出血13例。  1.2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83例产后出血病人为产后出血组(出血组),选择同期正常分娩的83例为对照组。分析产后出血与产妇年龄、生产史、人工流产史和产前检查次数的关系。  

3、1.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见表1、表2)  表1产后出血与生产史、人工流产次数、产前检查次数的关系(略)  表283例产后出血病人产后出血原因例(略)   3讨论  3.1产后出血的原因  本研究显示,产后出血的相关病因主要为产程过长、胎盘剥离不全、产程进展过快、胎儿过大、难产、胎盘和(或)胎膜残留、双胎、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助产手术操作不当、胎盘嵌顿、胎盘植入、凝血功能障碍。本研究亦显示,产后出血与产妇年龄无显著相关性,与生

4、产史、人工流产史和产前检查次数呈显著相关性。  3.2产后出血的预防  预防产后出血需做好产妇产前、产时及产后的监测工作。①产前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识别危险妊娠。怀孕早期应开始产前检查监护,不宜妊娠者应及时终止妊娠;对高危孕妇进行定期检查,如有必要需提前入院[2]。②产时监测是防止产后出血的关键。第一产程应密切观察产妇情况,注意水分及营养的补充,避免产妇过度疲劳,同时要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与产程停滞,防止产程的延长;第二产程要注意科学接生,正确引导胎头、胎肩及胎头顺利娩出,注意保护会阴,避免胎儿过快娩

5、出,防止软产道损伤;第三产程应避免过早粗暴揉挤子宫或牵拉脐带,正确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并检查子宫收缩情况,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③由于产后出血80%发生在产后2h内,因此,胎盘娩出后,产妇应继续留在产房观察2h,进行重点监护,密切观察产妇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阴道流血和宫缩情况。但也不能忽视产后12h以后的出血情况,应该向产妇交代注意事项,医护人员定期巡视,发现问题及早处理[3]。  3.3产后出血的救治  首先需要明确出血的原因。产后出血的原因不同,所应采取的救治措施也有所

6、不同。对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加强宫缩是最迅速而有效的止血方法,具体措施包括按摩子宫、注射宫缩剂、填塞宫腔、结扎盆腔血管等。软产道裂伤导致的产后出血最有效的救治措施是及时准确修补、缝合裂伤。针对胎盘因素导致的出血,若胎盘已剥离未排出,应导尿排空膀胱,用手按摩使子宫收缩,并轻轻牵拉脐带协助胎盘娩出;若胎盘剥离不全或粘连伴阴道流血,应人工徒手剥离胎盘。凝血功能障碍所致产后出血,除了积极止血外,还应进行原发病的治疗,如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人应输新鲜血或成分输血等,如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应积极抢

7、救[4]。  3.4产后出血的护理  科学的护理也是治疗产后出血、保证产妇健康的重要环节。①保持产房环境清洁和通风,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干燥,经常更换卫生垫,以减少滋生细菌的培养基。②保证产妇充足睡眠,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饮食,多食富含铁的食物。③密切监测产妇生命体征、意识变化,观察其皮肤、黏膜、口唇、指甲的颜色,四肢湿温度及尿量,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征兆,密切注意子宫复旧情况。④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加快输液流通速度,遵医嘱输液、输血,以维持足够的循环血量。⑤密切配合医生积极查找

8、出血原因,严格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止血药或宫缩剂。⑥适当地告诉产妇有关的病情,增加产妇对病情的了解,增强其安全感,耐心听取病人的叙述,给予心理支持。【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2]王若楷,李法升,刘长.现代分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

  [3]潘琢如.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5):260261.

  [4]黄洁敏.产后出血的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