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教育革新中纲计画人文社会学科学术强化创新计画

教育部人文教育革新中纲计画人文社会学科学术强化创新计画

ID:1208766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08

教育部人文教育革新中纲计画人文社会学科学术强化创新计画_第1页
教育部人文教育革新中纲计画人文社会学科学术强化创新计画_第2页
教育部人文教育革新中纲计画人文社会学科学术强化创新计画_第3页
教育部人文教育革新中纲计画人文社会学科学术强化创新计画_第4页
教育部人文教育革新中纲计画人文社会学科学术强化创新计画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部人文教育革新中纲计画人文社会学科学术强化创新计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育部人文教育革新中綱計畫人文社會學科學術強化創新計畫九十八年度經典研讀活動課程史重要文獻選讀(三)2009/11/24一、閱讀文獻:Bernstein,B.(1971).Ontheclassificationandframingofeducationalknowledge.InM.F.D.Young(Ed.),KnowledgeandControl(pp.47-69).London:CollierMacmillan.二、導讀人:鄭勝耀國立中正大學課程研究所/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三、前言在Bernstein對知識社會學影響最深,也是最廣為

2、人知的文章---「教育知識的分類與架構」(Ontheclassificationandframingofeducationalknowledge)中,開宗明義即強調唯有經由象徵性的秩序(symbolicorders)、社會化組織的形式(formofsocialorganization)和律則經驗的類型(shapingofexperienceintermsofcodes)之間的交互關係,再透過三種訊息系統(messagesystem)---課程(curriculum)、教學方法(pedagogy)、評鑑(evaluation)的轉換,才可

3、以使我們對「教育知識」此一律則(code)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Bernstein,1971,pp.202-203)。本文嘗試以Bernstein四大冊的巨著---「階級、律則與控制」(Class,CodeandControl)為主軸,將Bernstein的思想分為律則、階級與控制三個部分,以律則為出發點,經過「分類」(classification)與「架構」(frame)的媒介,再依Bernstein二分法的脈絡,在課程、教學與評鑑一連串過程中,以疆界(boundary)與隔離(insulation)的強度(strength)高低為

4、區分的規準,做一闡釋。最後,再嘗試以Bernstein與Bourdieu等人的比較來探討知識背後所隱藏階級、權力的分配與社會控制的意識型態;Bernstein曾以下圖表示律則、階級與控制之間的關係,如圖一。階級權力的分配控制的法則律則6Bernstein_classificationandframingofeducationalknowledge意識型態主體圖一:律則、階級與控制之關係圖(Bernstein,1990,14;Bernstein,1982,305)四、律則、分類、架構與訊息系統的意義律則與訊息系統應可算是Bernstein

5、的思想中心所在,一切對知識的批判皆由此而生;而「分類」與「架構」則是另一組非常重要的概念,在Bernstein教育知識的分析過程中提供一套價值標準,故在討論Bernstein的對教育知識的見解之前,必須先對這些概念作一釐清。(一)律則「律則」(code)是一種潛在、默默作用的規範性原則。它的重要性在於可以選擇與統整有關的意義(relevantmeanings)、該意義所表現的形式(formoftheirrealization)與喚起意義的脈絡(evokingcontexts)。也就是說,律則是一種隱藏在社會深層結構背後的原則,透過決定社

6、會中各種意義的合法化(legitimate),經由規範意義的較佳表現方式,達成合法意義的適當溝通脈絡(黃嘉雄,1989,pp.80-81)。(二)分類分類(classification),是指範疇(content)間疆界(boundary)維持的程度,它和內容的種類(whatisclassified)無關,而是決定於內容間的隔離(insulation)的強度(Bernstein,1971,p.205)。以教育而言,「範疇」指的是學校所傳授並提供學生學習的領域,如國語、自然、社會、健康,這些科目的分類標準,和科目彼此的內容一致與否並沒有關

7、聯,而是取決於科目間有無交互排除的能力;擁有強的分類,便擁有強的交互排除能力,也就是說,彼此之間的關係是封閉的,反之,則為開放的(Bernstein,1971,p.205)。(三)架構架構(frame),所指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對於所傳遞(transmitting)與接受(received6Bernstein_classificationandframingofeducationalknowledge)的知識,在選擇、組織與時機掌握中所擁有的控制權強弱。和「分類」類似的是,「架構」亦與教學內容無關,而與教和不教之間的界限有關(

8、Bernstein,1971,p.205)。也就是說在強的架構下,學生對所「接受的知識」與教師對所「傳遞的知識」,在「內容」、「方法」、「時機」上缺乏自主性,任憑權威勢力的操控(Bernstein,197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