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究

学位论文: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究

ID:12140019

大小:5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5

学位论文: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究_第1页
学位论文: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究_第2页
学位论文: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究_第3页
学位论文: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究_第4页
学位论文: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位论文: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沈阳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姓名XXX学位类别教育硕士专业领域教育管理培养单位XXX大学校内导师XXXXX年10月24日11填表说明1、此表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填写。经开题报告公开论证会讨论通过,完成审核签字手续后,提交培养单位一式两份。答辩前由培养单位报研究生处一份。2、学位类别:(1)全日制;(2)教育硕士;(3)同等学力。3、培养单位:学生所属学院。学位论文题目: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究论文选题依据(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研究的特色及重要参考文献目录等)1.选题的意义我是从去年开始研究家庭教育的,但是一直都

2、在关注家庭教育,通过学习我发现国内外的学者专家对幼儿期开发与教育研究的很深入,而且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还有对青少年的研究也很热衷,因为在这个年龄段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如自我的统一性问题、性问题、逆反叛逆等。而我发现针对小学生的研究的不是很多,尤其是可供家长有实际操作性的、指导性的研究成果不多。即使有也没有普及更没有大众化,因此我有兴趣对这个论题开展研究。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中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形成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同时亦是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有的孩子发育的早而家长根本上孩子成长的脚步。除了家庭和学校这两个大教室以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教室就是“

3、社会”,今天我们的家长再用以往被教育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早就已经过时了,社会发展的如此迅猛,社会信息五花八门无孔不入,而六加一式家庭结构的出现、单亲家庭的急剧增加、以及留守儿童的问题,隔代教育等问题困扰着很多的家长,由于家长们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了解,所以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子女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Darling&Steinberg,111993)。人们对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相互关系的影响认识随社会的变迁和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演变。研究资

4、料表明,早期的心理是否健康的发展,将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心理发展是否正常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成长有着一定的连续性,因此,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十分必要的。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站,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心理环境。父母是家庭教育的施行者,因而父母的教养方式如何,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和心理的发展。心理学家帕森斯曾说,家庭是制造人格的工厂。心理健康与否与家庭教养因素有直接的关系,且国内外诸多研究都表明子女的心理健康程度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第一段不精炼,语言有些拖沓,应注意逻辑性。这一段主要阐述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家庭的教养活动自婚姻

5、家庭在历史上产生以来就早已存在。但是科学的教养方式的研究却是在19世纪末才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人们教育观念以及儿童发展理论的进步,家庭教养方式逐渐成为现代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同时这也与心理学家对人的社会化研究有着密切关系。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在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家庭教养方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八世纪初到19世纪末,人们对父母教育方式及其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认识,注意依靠自然观察和思辩的方法,是该领域理论形成的准备期。卢梭提出要尊重儿童,父母要把自己变成儿童发展的帮助者和适当的指导者,哺育子女是母亲最崇高的职责,教育者要按照儿童

6、的天性、身心特点去施教,培养出有见识、有个性、身心健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后来佩斯泰洛奇通过教育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重大理论。他主张对儿童的教育首先要从家庭教育开始,母亲对子女的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杜威批判的吸取了卢梭的思想,杜威认为在家庭教育中,亲子的平等地位11和关系对儿童的发展十分重要。1883年,霍尔发表论文《儿童心理的内容》,他认为儿童的身体和灵魂是最宝贵也是最可雕塑的事物,成人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进行教育,促使儿童真正走向成熟。从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70年代,鲍姆林特首次提出家庭教养方式的概念,心

7、理学家对该领域的研究广泛采用了大量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麦肯研究的结论是,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儿童的行为模式,塑造出了儿童一切日后行为。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P.M.Symonds,1939)提出亲子关系中的两个基本维度:接受———拒绝,支配———服从。为进一步揭示家庭教养方式概念的内涵奠定了理论基础。鲍姆林特在1967年首次提出家庭教养的概念,国内的学者对其说法有所不同,到目前为止,对家庭教养方式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从20世纪40年代起,国内外心理学家搭理地运用实证法探究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揭示家庭教养行

8、为的类型模式及其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最早研究的是西蒙兹,并取得了一定得成果。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