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非产毒o139群霍乱弧菌表型及基因型特性

一株非产毒o139群霍乱弧菌表型及基因型特性

ID:12145554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5

一株非产毒o139群霍乱弧菌表型及基因型特性_第1页
一株非产毒o139群霍乱弧菌表型及基因型特性_第2页
一株非产毒o139群霍乱弧菌表型及基因型特性_第3页
一株非产毒o139群霍乱弧菌表型及基因型特性_第4页
一株非产毒o139群霍乱弧菌表型及基因型特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株非产毒o139群霍乱弧菌表型及基因型特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株非产毒O139群霍乱弧菌表型及基因型特性2006年上海市从黄浦江水样中检测出一株霍乱肠毒素(CT)阴性的O139群霍乱弧菌,对其表型及基因型做了系统的鉴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O139群霍弧菌从本地区霍乱流行期间外环境水样中分离,菌号为9-06,参考菌株(O139群霍乱弧菌MO45)为本实验室提供。�1.2诊断血清�O1群霍乱弧菌多价血清、O139群诊断血清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在有效期内使用。�1.3菌株鉴定�菌株鉴定按第五版《霍乱防治手册》中规定的步骤进行。�1.4药敏试验�6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药敏试验用M-H培养基及其药敏纸片

2、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并在有效期内使用。药敏纸片包括复方新诺明(SXT)、强力霉素(DO)、庆大霉素(GEN)、氨苄青霉素(AM)、丁胺卡那霉素(AN)、诺氟沙星(NOR)、环丙沙星(CIP)。实验所用的药敏质控菌株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为本中心微生物实验室提供,结果判断按照2005年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文件规定。�1.5毒素基因的PCR检测�以霍乱肠毒素A亚单位基因(ctxA)、毒素协同调节菌毛亚单位A基因(tcpA)、辅助霍乱肠毒素基因(ace)、小带联结毒素基因(zot)为目标基因。ctxA、tcpA引物序列参照第五版《霍乱防治手册》步骤;a

3、ce、zot按照参考文献[1]方法;4种引物均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合成,其序列、扩增产物分子质量及编码产物名称见表1。以25μL扩增体系,PCR循环参数:预变性94℃5min,94℃30s、55℃30s、72℃60s循环35次,72℃延伸10min,然后取扩增产物8μL在1.5%含溴化乙锭琼脂糖凝胶上电泳,用TannonGIS2010凝胶成像系统成像。�1.6Riboprinter全自动指纹鉴定系统�使用美国杜邦公司Riboprinter��DNA指纹图谱分析系统(RP)、酶切试剂(EcoRI/PVUIIRiboprinterKit),进行16SrRNA条带分析,使用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

4、。��2结果�2.1形态及生物学性状�6此菌株为革兰阴性短小稍弯曲的杆菌,运动活泼。在双洗平板上菌落典型,呈圆形,边缘整齐,灰色半透明,湿润,扁平,中心有黑心;在TCBS平板上生长良好,菌落呈黄色;碱性蛋白胨水中生长迅速。山梨醇3h快发酵,菌株的其他生化反应,见表2。��2.2血清学试验�与O1群霍乱弧菌多价血清不发生凝集,与O139群霍乱弧菌单价血清呈”++++”凝集,生理盐水中不凝集。2.3药敏试验�应用K-B法作药敏试验,结果见表3��2.4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以霍乱弧菌毒力因子基因ctxA、tcpA、ace、zot为目的基因设计引物,对菌株进行PCR扩增。电泳结果显示,此O139群霍

5、乱弧菌9-06毒力因子基因检测均为阴性,参考菌株MO45除zot为阴性外,其余均为阳性,结果见图1、图2。��图1O139群霍乱弧菌9-06四种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1-3为ctxA结果,分别为9-06、(+)、(-);4-6为tcpA结果,分别为9-06、(+)、(-)7-9为ace结果,分别为9-06、(+)、(-);10-12为zot结果,分别为9-06、(+)、(-)�图2MO45四种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 61:ctxA结果2:tcpA结果3:ace结果4:zot结果5:阴性对照2.5Riboprinter全自动指纹鉴定系统�使用EcoRI、PVUII进行双酶切,发现9-06

6、与参考菌株(O139群霍乱弧菌MO45)酶切条带均不一致,见图3、图4。3讨论�霍乱弧菌根据菌体抗原不同,可以分为200个以上O血清群,但仅发现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能引发霍乱。我国于1993年在新疆首次发现O139群霍乱弧菌爆发流行。�O139群霍乱弧菌的来源一直有争议,主要有两种说法[2],即由埃尔托型霍乱弧菌(EVC)突变而来,或由非O1群霍乱弧菌获得EVC的毒力基因演变而来。Yamasakis等[3]研究发现,O139群基因群组特征与O1群,尤其是EVC流行株相似,表明O139群的出现是由非O1群的DNA片段通过水平基因转移导入埃尔托流行株编码O抗原区所致。而Shan等[4]自

7、阿根廷一病人分离出一株CT阴性的O139群菌株,经核糖体分型等分析表明,该株O139与EVC和其他O139在基因上有较大差异,提示其不是起源于EVC,而可能是由其他非O1群霍乱弧菌发生基因重组获得O139的O抗原基因从而形成的变异株。同样有文献[5]表明O139群的非产毒株可能来源于非O1、非O139群菌株。� 69-06分离自外环境,为非产毒O139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ctxA、tcpA、zot、ace)均为阴性,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