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区异常高压层分布类型及治理措施

a区异常高压层分布类型及治理措施

ID:12152616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5

a区异常高压层分布类型及治理措施_第1页
a区异常高压层分布类型及治理措施_第2页
a区异常高压层分布类型及治理措施_第3页
a区异常高压层分布类型及治理措施_第4页
a区异常高压层分布类型及治理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a区异常高压层分布类型及治理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A区异常高压层分布类型及治理措施摘要:分析了异常高压层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压力结构调整技术及判断方法,使异常层的压力向合理压力过渡。研究表明,结合精细地质研究的沉积相带图等地质资料,准确地判断和识别异常高压层,合理调整层间、平面的压力结构,是治理高压层和预防高压层的形成,保护套管主要技术措施。关键词:异常高压层;成因;识别;分布规律中图分类号:O6-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由于开采条件的客观变化,高压层的形成和发展往往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继承性。如何准确地确定高压层,是判断油层套管损坏的关键部位。为此,分析高压层成因类型和判断

2、方法,研究相应的治理对策,可有效预防套损的发生。1影响因素1.1地质因素(1)构造、断层。从微幅度构造图上分析油水井所处位置,一般来讲油井处于构造高点泄压慢,注水井易于憋压。从断层面图上分析,一般注水井排与断层上升盘夹角的锐角三角区,注采系统不协调,注采井数比大。在断层附近,单层注采关系不完善。7(2)砂层平面非均质性。从单砂层平面相带图上,分析砂体几何形态分布特点,一般来讲,砂体形态越复杂,平面非均质性越严重,油水井间渗流特性差异越大,水驱阻力越大。(3)砂体注采关系完善程度。从沉积单元相带图上,分析注采井组或区块油水井射孔对

3、应状况,分析是否注大于采或有注无采,分析油水井射孔层位油层性质是否存在“厚注薄采”或“高注低采”。(4)注采井距与砂体配置关系的适应性。以表内薄层和表外储层连片分布区域,注采井距大,水驱阻力大,压力传导慢,油层动用所需的注采压差大,导致注水井附近区域易于形成高压区。1.2开发因素(1)注入压力变化。注水井投注初期和分层注水后是否超压注水是形成异常高压层的关键因素。(2)注水强度的变化与压力的关系。通常,在注水方案不变动的情况下,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当吸水量逐渐降低,预示着地层压力逐渐升高;当吸水量急剧增大,而注水压力却下降,预示

4、着可能窜槽或套变。(3)注水层段性质、注水量的变化与压力的关系。注水层段由限制→平衡→加强,注水量变化不大或注入量有递减趋势,预示着地层压力升高,反之有加强→限制注入量变化不大或增大,预示着可能窜槽或套变。1.3套损部位是异常高压层形成的多发部位7套管损坏的部位如果对应砂岩、标准层油层岩,注入水就可以沿着损坏部位进入到地层中,如果套损后未及时发现或发现后继续注水,注入水就为异常高压层的形成提供了外力来源;而油层中能够形成异常压力的套损部位多是油层中的非开采层位,这样的层位只注不采或注多采少,使异常高压得到长时间保存。2判断方法(

5、1)定量计算有效厚度孔隙压力。通过调用小层数据库,应用测井曲线资料进行声波时差和自然电位读值,利用某厂与测井公司研制开发的计算孔隙压力软件,能够计算出裸眼井小层压力,然后通过公式:P原=0.098*[0.082*(砂岩组中深-补心海拔)+3.8]计算出小层原始压力,二者的差值(压差)追加到沉积相带图的原文件中,绘制出带有压差的沉积相带图,作为动态压力分析的基础图幅。7(2)定性判断物性较差的表外储层中的高压层。表外储层由于本身岩性、物性和含油性比较差,一般测井曲线反映为:ΔMl幅度差小或无幅度差,SP或Isp曲线负异常幅度小,Δ

6、t声波时差中等,Dh井径呈扩径显示,往往与中、高渗透油层中的异常高压层电性特征相似。采用主要方法是应用单砂层沉积相带图结合注采关系具体来分析:由于各类砂体分布形态复杂、平面非均质性严重的局部分布的表外储层,平面渗流特性差异大,水驱阻力大,易于憋压而形成高压层;靠近表内储层边差部位或断层附近的表外储层也易于形成高压层。(3)动静结合,综合分析,进一步落实高压异常层。利用测井曲线无论是定性判断,还是定量计算的结果,只能反映当时钻井条件下的压力状况。而新井投产投注后,单层注采关系发生变化,或由于油水井套损,相应的注水井关、控后,高压层

7、则往往随之变化:即以前的高压层,调整后可能不是高压层;以前不是高压层的,注采矛盾激化后也可转化为高压层,当然因泄压不及时或无泄压点,也存在高压层继承性发展的情况。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与分层测压资料,分层段测压试验为定量识别判断异常高压层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为进一步精确落实高压层位奠定了基础。3分布类型7(1)单砂体有注无采或厚注薄采,易形成高压层。单砂体上的厚注薄采,由于注入采出端的生产能力差异大,导致注入量大,采出量少,在较大的注采压差条件下,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油层压力将逐渐升高而形成高压区。如A区某部分层段测压试验区A1井组,

8、从沉积相带图上可以看出,该井区某组属不规则或零散分布的外前缘席状砂,周围注水井A2井与北A3井从平面上看与其形成“厚注薄采”,且A1井的分层测压资料显示B4小层压力为14.71MPa,分析认为该高压层是由于“厚注薄采”形成的。如A4井区B1层是由于单一河道砂体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