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级电影《失恋33天》成功之策

现象级电影《失恋33天》成功之策

ID:12157300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5

现象级电影《失恋33天》成功之策_第1页
现象级电影《失恋33天》成功之策_第2页
现象级电影《失恋33天》成功之策_第3页
现象级电影《失恋33天》成功之策_第4页
现象级电影《失恋33天》成功之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象级电影《失恋33天》成功之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现象级电影《失恋33天》成功之策[摘要]小成本华语电影《失恋33天》自上映以来,成为年度最耀眼的明星,实现了从几百万变几亿的梦幻,成为一部现象级的电影。但“现象”并不代表偶然,来自海峡另一边的同类型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也在港台两地创造了惊人的票房。在媒介“培养”的娱乐市场中,这部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电影切中了中国年轻的电影观众的需求,借助光棍节的市场定位,用体验式的营销打动了中国的主流观影人群,从而成就了“现象级”,给了这个奇迹发生的理由。[关键词]现象级;光棍节定位;网络;体验式营销2011年的11月份,四部好莱坞大片都挤在这个狭窄的市场内自相残杀,国内影片也在这个档期挤

2、占观众。华语小片《失恋33天》成为本档期最抢眼的明星,首映当天票房接近两千万,完美超越了同一天首映的好莱坞大片《铁甲钢拳》。出现以一敌四对抗四部进口大片的“奇观”。在业内看来,一部投资成本900万的小成本制作换来了3.5亿票房,在崇尚电影“大片”时代成就如此票房,被认为是一部“现象级”影片。6在《失恋33天》之前,来自台湾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港台两地创造了惊人的票房。两部“小片”次第大胜,遥相呼应。所以,我们不能说“现象”只是一次偶然。小制作大票房的奇观的确是一个值得分析的现象。一、媒介“培养”娱乐市场中国电影显现出强力复苏的态势,2004年打破10亿元徘徊的境况而凸显转机

3、,到2011年突破130亿元的票房。华语电影屡获国际大奖,国产大片与好莱坞影片分庭抗礼,中国电影的市场化悄然起步,媒介“培养”的娱乐氛围是重要因素。传播学者格伯纳提出的“共鸣效果”论认为:电视中所播放的内容、发表的观点与个人所持观点相一致或相近,则涵化效果就有显著扩大的趋势。[1]换句话说,媒介的“培养”效果会对某一特定的群体更有效。6《失恋33天》锁定的目标人群是“80、90后”的年轻群体,他们在现代的竞争经济中努力打拼,但同时也希望适时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中解脱出来,通过各种娱乐的方式释放心情、舒缓压力。媒介世界给了年轻人娱乐的氛围,明示或暗示“娱乐时代”的信息。本就持有娱乐观念的年轻

4、群体,在大众媒介的“培养”下,成为社会主张娱乐的主流并身体力行,电影正是娱乐工具中的一种。据2009年7月CHR影院观众调查数据报告显示:电影观众对于喜欢的电影类型,54%的人喜欢喜剧;喜欢爱情片的观众占39%,分别排在第一位和第四位。[2]电影爱情喜剧片的类型正好符合电影观众的爱好,成为影片定位群体的首选。随着娱乐市场的发展,民众的娱乐选择越来越多,对于中国电影,应努力成为娱乐市场的主要选择档次。但这不是靠一两部影片就能达成的,应是整个中国电影业的共同努力的方向。二、网络小说取材聚集人气电影娱乐市场的培养是电影不断复苏走向盛世的背景。而从电影制作的流程来看,剧本的选择是第一步,也是最

5、重要的一步。题材的来源和题材故事对本影片的成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影片《失恋33天》的故事题材选择来自反映现实题材的中文网络,这是当今影视剧制作的一大趋势。2011年热播的多部电视剧如《裸婚时代》《步步惊心》《宫》《千山暮雪》等均改编自热门网络小说,电视荧屏即将进入一个“网络”时期。大部分电影观众来自电视观众,在“网络”时期大背景下,影片《失恋33天》改编自同名人气网络小说,此小说在2010年又由中信出版社推出上市,被广大年轻人奉为“恋爱必读指南”。网络聚集的人气和流行小说的读者,影片已积累了众多忠实粉丝,为宣传预告片6埋下了话题种子。导演把小说改编成电影而不是电视剧的智慧选择,也是影片成

6、功的前因。从豆瓣网上的连载,到流行小说,再到电影的出品,在每一个环节都留下了足够的延伸空间。在开播之前就已经有了良好的观众基础,甚至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影片的改编对原著基调的把握到位,并且及时根据网络中观众的阅读心态自我更新完善。积累的观众基础高效率地转化为电影的观众,形成良好的收益。三、电影题材匹配年轻电影受众从题材故事来看,《失恋33天》拥有一个接地气的故事,这是它成为“黑马”的重要前提,这地气接着的正是中国电影观众的主流人群——年轻群体。据合进电影数据工厂(CHR)2009年的影院观众调查表明:电影观众人群以15~35岁为主,占据比例达90%。[2]来自中国电影网的调查也支持这一

7、观点,调查结果显示:18~29岁观众是影院消费的主流群体,占总观影人数的64%,30~45岁人群占23%。从年龄所处的婚恋阶段看,18~29岁一般处于恋爱期和新婚期,他们的业余生活以二人约会为主,看电影是经济而浪漫的选择。[3]6中国电影应当针对各类人群细分市场,拍出适合各类人群的电影。《失恋33天》就是有意识地针对电影消费的主体——城市青年一族,力求与时尚文化同步,赢得更多观众。凭借“接地气”的故事,谱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