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报纸副刊对近代诗歌影响

浅论报纸副刊对近代诗歌影响

ID:12159591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5

浅论报纸副刊对近代诗歌影响_第1页
浅论报纸副刊对近代诗歌影响_第2页
浅论报纸副刊对近代诗歌影响_第3页
浅论报纸副刊对近代诗歌影响_第4页
浅论报纸副刊对近代诗歌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报纸副刊对近代诗歌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报纸副刊对近代诗歌影响摘要:在近代,报刊成为文学传播的主导媒介。随着报纸副刊的出现,长期以来作为主要文学体裁之一的诗歌,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尝试着从诗歌的内容、形式、西学渗透,译诗等方面分析报纸副刊对于近代诗歌的影响,探讨二者在相互影响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关系。关键词:报纸副刊近代诗歌西学译诗19世纪初,中国的近代报刊出现。而诗歌最早在中文近代报纸上出现则是1815年登于马六甲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上的《年终诗》四首。可见,随着近代报纸的产生,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就已经见诸报端了。1897年11月

2、24日,上海《字林沪报》随报赠送的“附张”《消闲报》诞生,标志着中国报纸副刊的正式形成。而早期的《字林沪报》,就在新闻后面刊登诗词杂作。可以说正是有了用诗歌来填补报纸版面的有益尝试才促成了后来报纸副刊的产生,而报纸副刊的产生,则使得诗歌在科举之外焕发出一种新的生命力。8在古代,诗歌作为主流文学,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到了近代,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迁,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别是面对西学的渗透,诗歌要反映日益纷繁的社会现象,表达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势必要突破旧体的束缚。因此近代

3、诗歌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有着典雅的语言和严格的格律规范的传统诗歌开始向不重格律、形式自由的现代新诗转变。而在诗歌的近代化进程中,报纸副刊无疑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1895年前后,国人掀起了第一次办报高潮,报纸的数量激增。而伴随着报纸的大量普及,副刊上的诗歌等文学作品也得以大范围传播,文学作品仅限于同仁之间的欣赏成了历史。这一方面使得诗歌本身不再那么高高在上,具有了平民性。另一方面文学受众的迅速扩大也要求报纸副刊登载的诗歌作品必须符合大众的口味,这就加快了诗歌的现代性转变。一、诗歌成为近代报纸副刊主要选择的原因1

4、.副刊版面有限。这是由报纸的新闻性所决定的,副刊只是报纸的附属品而已。因此,副刊文章总以短小精悍为好。相对于小说和散文,诗歌属于篇幅较小的文学体裁,刚好契合副刊的这一要求。特别是早期的副刊性文字,多是在新闻或文章缺文的空白处,起着“新闻不足小诗补”的补白或点缀的作用。另外,和杂志书籍不同,报纸大多是人们在忙里偷闲的情况下随手翻阅的,很少有人会把报纸完整地读一遍,他们只是想简单地了解一下内容的大概,因此长篇大论的文章在副刊上是很少有人问津的。而朗朗上口的一首诗歌在给人解闷的同时,往往会被人偶尔记住一两句,这就比较

5、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82.副刊的大众特征要求做到雅俗共赏。副刊的读者其实就是报纸的读者,因此它的读者圈就比较庞杂,面比较广,读者的年龄、职业、文化层次都相差悬殊。副刊为了照顾读者,在刊登小说等通俗文学的同时,还要刊登一些古体诗词来满足传统文人的需要。当然,在上海等地,为了扩大报纸销路,报纸副刊也刊登了不少“描写艳情,流连风景”的诗歌。所以一直以来,诗歌都是副刊的座上宾。3.副刊的把关人大多是知识水平比较高的传统文人。在近代,副刊由于刚刚起步,还属于一种综合性的文艺副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传统的文学作品被视为副

6、刊的正宗。同时,副刊的主编大多是从科举考试中出来的正统文人,他们的一些喜好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副刊的内容,能诗善文,喜欢唱和的文人常在副刊上发表诗歌,因此,早期的副刊多是诗歌类的文学作品。比如1882年,《字林沪报》开辟文艺专栏,取名《花团锦簇楼诗集》,专门刊登诗词歌赋。二、报纸副刊对于近代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影响。81.主要表现为批判性诗歌的大量出现。在这样一个列强侵略的时期,作为文人的副刊编辑更加倾向于选择那些对中国社会进行反思批判的诗歌,从而找出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报纸的实时性很强,总是关注最新发生和正在发生

7、的事情,因此副刊的内容也总是试着去反映时下的情形。一方面,副刊适应报纸的实时性,开始刊登大量的反映社会现实的批判性诗歌。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文人利用副刊这个平台,抒发自己的现实感慨,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有目共睹的是,“五四”时期的一批文学巨匠和著名学者,大多起步于报纸的文化副刊。戊戌变法失败后,林旭被清廷杀害,林旭的妻子闻讯后痛不欲生,自杀殉夫。在这段时期内,副刊上就出现了大量的批判性诗歌,对清政府的顽固派进行强烈的谴责。2.革命派诗歌成为主流。报纸副刊的正式形成恰逢戊戌变法失败之后,革命派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这些

8、革命者大都是有着中西文化背景的新式文人,更懂得利用舆论来为革命造势。此时的报纸副刊就成为他们宣传革命主张的主要舞台,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革命派诗歌成为副刊的主流。如《同文消闲录》就刊登过革命和尚乌目山僧王崇仰的诗文和秋瑾的朋友们凭吊鉴湖女侠的诗词,副刊诗歌从此完成了由封建文人舞文弄墨抒发个人情绪向政治色彩鲜明的革命诗歌的转变。1904年,慈禧七十大寿。《警钟日报》副刊刊登了林白水的诗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