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东煤炭集团矿井地质工作管理办法

神东煤炭集团矿井地质工作管理办法

ID:1221769

大小:6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1-08

神东煤炭集团矿井地质工作管理办法_第1页
神东煤炭集团矿井地质工作管理办法_第2页
神东煤炭集团矿井地质工作管理办法_第3页
神东煤炭集团矿井地质工作管理办法_第4页
神东煤炭集团矿井地质工作管理办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神东煤炭集团矿井地质工作管理办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神东煤炭集团矿井地质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矿井地质工作是煤矿生产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矿井的一切采掘工程都必须以可靠的地质资料为依据。必须加强矿井地质工作,更好地研究与解决生产建设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保证矿井生产建设的安全、正常进行。为此,根据《矿井地质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和《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暂行规定》,结合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矿井地质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在《规程》中有详细规定,本办法不再重复,执行本办法的同时必须严格执行《规程》。第二条矿井水文地质基础资料管理、水文地质观测、水害预测预报管理、

2、水文地质分析、水害防治等矿井水文地质工作要严格按《煤矿防治水规定》及神东煤炭集团防治水相关管理制度执行。第三条矿井地质包括从矿井基本建设开始,直到矿井开采结束的全部地质工作。矿井地质工作必须坚持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向,根据矿井不同地质条件,按照生产建设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要求进行。第四条矿井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一)研究以往各种地质资料,掌握井田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资源储量及矿井开采技术条件。(二)进行井上、下地质观测、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矿井生产建设各个阶段所需的地质资料,解决采掘工作中的地质问题。(三)结合采掘工程对地质灾害

3、隐患进行排查,开展补充地质勘探,查清采掘地段地质条件,提前采取针对地质灾害的处理措施。(四)计算和核实矿井煤炭资源储量,掌握资源储量动态,提高储量级别,及时提出合理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的意见。10(一)开展矿井地质科学研究,积极引用先进技术和装备,不断提高矿井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第二条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全公司矿井地质技术管理工作,负责审查批准重要地质灾害探查、治理技术措施、方案和成果报告。生产管理部作为公司地质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对矿井地质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对地质预报、采区地质说明书、地质补勘设计及成果报告进行审核。矿井总工程师是矿井地质工作的负责

4、人,分管地测防治水的副总工程师协助总工程师具体负责矿井地质工作,矿井应当根据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采掘工程数量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矿井地质技术人员。第二章矿井地质观测第三条井筒、大巷、采区集中巷、工作面顺槽、上下山、石门和其它穿层巷道均应按《规程》的要求进行地质观测,遇地质构造时应适当加密。第四条矿井地质观测应该做到及时、完整、准确、规范。(一)观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并记录在专门的地质观测记录簿上;记录簿应统一编号,妥善保存。(二)描述地质现象,应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字迹清晰、表达确切、图文结合、重点突出,客观反映地质现象的真实情况。(三)每次观测必

5、须记录观测的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四)遇断层、冲刷等地质构造或地质异常现象,必须在现场绘制地质素描图,素描图应尽量按比例绘制,应用标准图例,并将所有需要标注的尺寸数据标注齐全。(五)所有观测资料必须在现场核对,不得在室内凭记忆补充。10第一条矿井地质观测描述内容严格执行《规程》的有关规定。观测的内容包括岩石的岩性及厚度,煤层的特征、结构及厚度,断层、裂隙、褶曲等地质构造现象,煤层的冲刷现象,岩溶陷落柱,巷道的高度和宽度,顶煤和底煤的厚度,巷道与煤层的相对关系等。第二条当煤层变薄、分岔、尖灭和遭受冲刷时,必须注意观测以下内容:(一)煤层遭受

6、古河床冲刷时,必须观测冲刷体的岩性、硬度、长度、厚度,判断冲刷类型,推断冲刷体的延展方向及厚度变化趋势。(二)煤层变薄、分岔和尖灭时,应着重观测煤层厚度、结构、煤和围岩的接触关系、围岩岩性特征等,分析煤厚变化原因,预测煤层变化趋势。第三条观测描述断层,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按《规程》要求进行详细观测记录断层面(带)特征,准确判断断层性质。(二)观测煤层厚度、结构、构造和产状。观测揭露岩层的厚度、长度、岩性、构造和产状。(三)测量断层走向、倾向和倾角。(四)测量断层断距。断层上下盘揭露不全、无法测出断距时,必须进行钻探,根据钻探结果准确计算断距。(五

7、)观测断层间的相互切割关系,断层和褶皱、冲刷、陷落柱等构造的组合特征。观测断层伴生和派生小构造。第四条观测和描述褶皱的基本内容如下:(一)褶皱枢纽的位置、倾伏方向和倾伏角。(二)褶皱两翼煤、岩层和褶皱轴面的产状要素。(三)褶皱与煤厚变化、断层、顶板破碎等的关系。第五条对构造裂隙带10,应观测描述主要裂隙组的发育方向、发育程度,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裂隙率的测定和统计;观测裂隙面的形态、宽度、充填成分和充填程度,为确定裂隙的力学性质,裂隙与断层、褶皱的关系积累资料。第一条对陷落柱应观测描述其形状、大小和陷落角,充填物的岩性、层位、密实程度和含水性以

8、及陷落柱附近煤、岩层的产状要素等。第二条矿井掘进队应在巷道施工过程中每一个掘进循环进行一次顶底板煤厚探测,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