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

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

ID:12286773

大小:4.13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7-16

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_第1页
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_第2页
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_第3页
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_第4页
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关键词】信、达、雅翻译标准辩证关系方法论一、前言纵观中国和西方翻译史,翻译的标准历来是丰富多彩,众说纷纭,始终存在着争议,但总的来说,最有影响的还是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虽然人们对此标准的理解和看法有所不同,但凡是谈到翻译标准的理论,始终没有脱离“信达雅”的范围,而且从总体上来说,对严复的翻译思想持肯定态度,或是吸收了他的翻译思想后又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他的翻译标准对现代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影响巨大,“相信只要中国还有翻译,总还会有人念此‘三字经’!”[1]二、严复与“信、达、雅”中国在19、20世纪

2、之交酝酿着一场文化巨变,同时一个翻译运动也应运而生,严复便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严复(1853-1921)是中国近代学者和启蒙思想家,被誉为“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中国人”。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大量翻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著作,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他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一书,被誉为“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在社会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的说法。“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故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毋庸置疑,“信、达、雅”却有其独到之处,但“信、达、雅”作为一种翻译理论独

3、步中国翻译界达100年之久却是在世界上绝无先例的。[2]三、“信、达、雅”之解读第一,严复本人并不以《天演论》汉语文本为翻译,而称之为“达旨”;而其所以求“信”而外更求“达”、“雅”,是由于需要取得当时的读书人社会认可,以便向专制主义的中国宣传西方的先进理论和思想。第二,严复最初提出“信、达、雅”并不是作为翻译标准提出来的,是在译《天演论》时,深感自己的局限,感叹了翻译三难“信、达、雅”,他本人并不真以“信、达、雅”为翻译的金科玉律,反倒是警告后来者不要学他,不要拿他“达旨”的译本做“口实”;第三,在鲁迅看来,严复并未把“信、达、雅”

4、坚持到底。指出严译《天演论》系取法六朝的“达”而“雅”,后来的严译系转而取法“唐则以‘信’为主”的翻译办法,因而很可能“粗粗的一看,简直是不能懂的”,可见其不“达”之甚,“雅”就更加无从提起。所以我们可以了解到,严复的思想也是有变化的,在以后的翻译中已经在相当的程度上放弃了“雅”,改而以“信”为主,这些都表现在严译《原富》、《群学肄言》、《名学浅说》等作品中。[3]四、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和辩证关系从严复对信达雅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他所要主张的信是要意义不背本文”,强调了忠实原文的重要性;达是不拘泥于原文,使译文能够准确传达原文

5、的意思(达旨);雅是尔雅,用汉以前的字法、句法。这就是严复翻译标准的主要思想。[4]“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之所以到现在还影响很大,除了经受过时间、时代的考验,还在于这三者的合乎逻辑的关系,为译者所接受。严复首标“信”义,要求意义不悖原文,这是为翻译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翻译是一种再创作,但它与创作还是有区别的,不能不顾原文,一味臆造。所以,在翻译时,要强调信。“信”与“达”相辅相成。严复并非追求某种一般科学的准确性或追求某种绝对的真理。在通常情况下,他坚持“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而在特殊情况下,他又可能以“达旨”辅之,这些都是符合客

6、观实际的。因此,直到现在仍然被广泛采纳。一个认真负责的译员在翻译时应力求同时做到这三条。正如鲁迅所说:“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方面,一面当然力求其解,一面保存其原作的丰姿”。翻译能同时做到这三条是非常理想的。但在实践中,常常出现“信”与“达、雅”之间相矛盾的情况。在不同领域,由于翻译作品不同,要求不同,对这对矛盾可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这两方面会有不同的侧重。在翻译时,要把“信”放在“达、雅”之前,同样要求译员不能够机械地狭隘地遵循“信,达,雅”的标准,要灵活地、因地制宜地运用。而且,严复所遵循的完全不是现行的狭隘的“信,达,雅”的翻

7、译观。这同样体现了“信,达,雅”标准能够经久不衰的要旨。林语堂称:“忠实标准——译者第一的责任。”与此同时,尽量兼顾“达”、“雅”,使译文通顺,明畅,优美,做到译出的中文符合中文的习惯,像中文。译出的外文像外文,符合外文习惯。如果不能兼顾两方面,译文歪曲了原意,文字再优美,句子再通顺也没有用。另一方面,文字晦涩,句子不通,译文难懂,也达不到传达原意的目的。“信”与“达”,“雅”是一对既统一又对立的矛盾,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翻译时,应力求做到两者兼顾,使译文尽量符合“信”,“达”,“雅”三条标准。[5]五、对

8、“信”、“达”、“雅”的评价既然“信达雅”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如此重要、独特的作用,那么为何还有人对它持有异议呢?这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严复的“雅”从今天的时代来看,确实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另一方面也与一些译者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