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

货币供给、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

ID:12290118

大小:251.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6

货币供给、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货币供给、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货币供给、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基于美国、日本、英国与中国的比较2011-05-18  摘要:通货膨胀最终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通货膨胀是否完全由货币供给所决定却很值得研究。近期国内对央行超发货币引起通货膨胀的讨论,开始甚嚣尘上,其背后的潜台词就是过量货币供给必然引发通货膨胀,而不论该国的经济状态如何。本文通过引入货币流通速度并比较美国、日本、英国与中国的情况,发现中国目前并不存在货币超发,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也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大,在国内经济进一步增长以及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的背景下,央行保持充分

2、的货币供给是维护物价稳定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货币供给,货币流通速度,通货膨胀,比较  2010年11月份以来,国内对央行超发货币引发通货膨胀的讨论,开始甚嚣尘上,归纳起来主要包含三点内容:一是中国的货币供给占GDP的比例过高;二是货币供给是造成国内通货膨胀的主因;三是“货币超发”是央行忽视民众利益的表现。事实是否果真如此,这需要结合历史与现状,通过“横向”与“纵向”比较,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本文通过引入在讨论中被普遍忽视的因素——货币流通速度,通过比较美国、日本、英国与中国的情况,结合经济学理论,对货币供给、货币流通速度以及通货膨胀三者

3、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一、与英国、日本相比,中国的MI占GDP的比例较低;二、虽然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确实存在影响,但低于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力;三、在GDP进——步增长以及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的背景下,保持充分的货币供给是维护物价稳定的重要条件,因此不存在所谓的“货币超发”现象。  一、经济理论中的关系  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最终是一种货币现象。全面反映货币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不仅需要考虑货币供给,还需要引入货币流通速度。关于货币供给、货币流通速度及通货膨胀三者间的关系,最经典的解释来自于收入型费雪方程式,即M×v=P×y,其中

4、:M代表货币供给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物价水平,y代表实际GDP。根据该方程式,货币供给与货币流通速度共同影响着物价水平(即通货膨胀率)。在实际GDP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央行即便增加了货币供给,通货膨胀率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既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此外,货币供给同时也受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如马克思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决定货币流通量而不是相反”。  费雪之后,凯恩斯又根据自己的货币需求理论,提出了通货膨胀要受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共同影响的观点,即,这里的M代表货币供给,P代表物价水平,L代表货币需求,i表示实际利率,Y表

5、示实际GDP。凯恩斯认为,经济处于萧条期时,人们为了避险需要,往往会增加货币持有量,导致货币的不断沉淀,并因此抑制通货膨胀。如果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与收入型费雪方程式结合起来,可以得出货币需求与货币流通速度呈反向变化关系,因此当经济处于萧条期时,货币流通速度也会下降。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经济学家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分析上,以便更深地挖掘货币供给、货币流通速度以及通货膨胀三者间的关系。最具代表性的是Bordo和Jonung(1987)提出的“制度假说”,他们认为货币化程度、银行的普及以及金融市场发展等制度因素将

6、影响货币流通速度。一方面随着货币化程度的上升,人们开始大规模使用纸币或通过银行存款进行交易,货币需求会因此增加,从而降低货币流通速度,这能有效抑制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另一方面货币化程度的上升,还会带来金融市场的发展,债券、股票以及货币市场工具等货币替代品的出现,将降低货币需求,从而提高货币流通速度,推动通货膨胀率的上升。综合上述两点,经验表明,货币流通速度会随着一国货币化程度的上升,呈现出“U”型发展趋势。近年来,少数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上升通道,但大部分国家仍处于下降阶段。  综上所述,受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并不必然存在“正

7、向”关系。同时,由于货币流通速度还受到货币需求的影响,各种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都可以间接地影响货币流通速度,这会增加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间关系的不确定性。  二、货币供给、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货膨胀间的实证关系  通过将美国、日本以及英国与中国进行比较,发现中国的货币供给占GDP的比例并不高,且不断下降的货币流通速度抵消了货币供给上升的影响。与此同时,通过将收入型费雪方程式进行变形,并结合中国的情况进行回归分析,结论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货币流通速度的持续下降,为维护物价稳定,央行必须对货币供给进行调控。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将选取对通货膨

8、胀影响较大的M1作为货币供给变量,货币流通速度(v1)也是基于M1计算得出。  (一)英国、日本与中国的货币供给占名义GDP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且英国与日本的比例均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