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实验计划申请书 .docx

创新性实验计划申请书 .docx

ID:12303100

大小:20.3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6

创新性实验计划申请书 .docx_第1页
创新性实验计划申请书 .docx_第2页
创新性实验计划申请书 .docx_第3页
创新性实验计划申请书 .docx_第4页
创新性实验计划申请书 .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新性实验计划申请书 .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项目编号: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多轴车辆机械转向杆系的运动精度和可靠性分析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年级、专业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联系电话电子邮件指导教师姓名1职称讲师指导教师姓名2职称填表日期2013年4月18日吉林大学教务处制表填表须知一、本表适用于创新训练项目。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校内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实验方法的设计、设备和材料的准备、实验的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总结报告撰写等工作。二、申报书请按顺序逐项填写,实事求是,表达明确严谨。空缺项要填“无”。三、申请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的人数为3—5人。四、申请项目,必

2、须聘请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并请指导教师在申请书中的指导教师意见栏中签署意见。五、填写时可以改变字体大小等,但要确保表格的样式不变;不得随意涂改;A4纸正反面打印,左侧装订。六、本表由项目负责人报所在学院初审,学院签署初审意见后报送教务处实习与实验教学科(一式3份原件)。七、“项目编号”由教务处填写。八、申报过程有不明事宜,请与教务处实习与实验教学科联系,电话85166413。项目名称多轴车辆机械转向杆系的运动精度和可靠性分析项目起止时间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负责人姓名学院专业教学号联系电话E-mailQQ各类实验班是□否√项目组成员是□否√是□否√是□否√指导教师1姓名张小江职务/

3、职称讲师所在单位吉林大学机械学院联系电话E-mail对本课题相关领域研究情况负责和参与多轴转向项目四项,发表相关论文十多篇,开发多轴转向仿真分析平台一套指导教师2姓名职务/职称所在单位联系电话E-mail对本课题相关领域研究情况项目性质1.小发明、小创作、小设计()2.开放实验室或实习基地中的创新性实验或新实验开发()3.基础性研究()4.应用性研究(√)5.社会调研()项目选题来源1.自主立题()2.教师科研课题的子项目(√)项目学科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项目受其他渠道资助情况(填“无”或具体资助来源和经费,包括获奖情况)无一、立项背景和依据(包括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研

4、究意义,应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研究现状:随着我国大型工程项目的发展,多轴转向系统作为大型专用车辆、工程机械等重大技术装备的主要组成部分的研究刚刚起步,亟待深入研究。目前,国内多轴转向主要采用机械式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可以实现全轮转向,虽然成本较低,较为安全,但存在许多无法克服的问题,如转向精度低、弯道转向能力较差等。多轴转向技术在国外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应用在集装箱专用车、重型运输车上和轮式装甲车辆。但国外有关研究论文和专利很少见到,对我国处于封锁状态。多轴转向杆系的研究主要是运动精度和可靠性。机构运动精确度是机械设计中时常面临的问题,由于种种随机因素,

5、如有限的制造精度、不可避免的装配误差、必不可少的运动副间隙、构件的弹性变形及输入运动误差等,使得机构的真实运动不同于甚至严重偏离其设计预定的理想运动。目前的研究有基于误差概率可靠性分析和误差蒙特卡罗模拟。有代表性的文献中,对机构运动副中的原始误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综合,并提出了机构输出误差分析的转换机构法,为机构运动精度分析与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有效的手段。但这些研究均是在确定性条件对转向机构进行分析与设计,而没有考虑机构中存在的构件材料、构件几何尺寸公差、运动副间隙、构件的受热受力变形和机构运动输入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机构可靠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主流方法是基于传统结构可靠

6、性的分析方法。(2)模糊数学的方法。(3)凸集区间数学方法。(4)故障树分析法是比较成熟的分析方法。(5)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6)基于计算机仿真的方法。但是影响机构功能输出的各随机参数之间、机构系统的各机构零件之间和机构的失效模式之间等存在有相关性。当把它们作为相互独立来处理的时候,得到的可靠性计算结果不够准确。并且由于影响机构可靠性的因素众多,且很多因素具有随机性和相关性,导致了机构系统可靠性模型难以建立,目前只能得到近似值,无法准确计算,不能很好地满足工程实际需要。研究目的:研究杆系定位尺寸的误差给车轮转角误差等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即考虑转向摇臂定位误差、各转向拉杆连接点误差对转

7、向精度的影响。设定各定位的误差范围来达到车轮转角误差在控制范围内或者各定位误差已知,如何设置各定位尺寸的理论值,使转角误差最小。同时考虑不确定性下机构的可靠性问题。最终对转向杆系进行优化设计。得出较好的优化方案,并总结出此类问题研究的一般方法,进行推广。研究意义:当前国内对大型全地面起重机理论平台的搭建刚刚起步;转向技术正从机械式液压助力转向转变为液压助力转向和电控相结合;对安全转向模式的控制研究尚在摸索;对大型全地面起重机操纵稳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