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word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word教案

ID:12317206

大小:115.15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6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word教案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的概念,掌握两条直线的夹角.  (3)能够根据两条直线的方程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  (4)掌握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5)进一步掌握求直线方程的方法.  (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理解运用直线的方程讨论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思想方法.  (7)通过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多种推导方法的探求,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学建议一、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2.重点、难

2、点分析  重点是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的判断;两条直线的夹角;点到直线的距离.  难点是两条直线垂直条件的推导;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的概念和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  本节内容与后边内容联系十分紧密,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在圆锥曲线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非常重要.(1)平行与垂直  ①平行  在讨论两条直线平行的问题时,教材先假定了两条直线有斜截式方程,根据倾斜角与斜率的对应关系,将初中学过的两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即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转化为坐标系中的语言,用斜率和截距重新加以刻画,教学中应注意斜

3、率不存在的情况.  ②垂直  教材上将直线的斜率转化成方向向量,然后利用向量垂直的条件推出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结合斜率不存在的情况,两条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可叙述为:  或一个为0,另一个不存在.(2)夹角  ①应正确区分直线到的角、直线到的角、直线和的夹角这三个概念.  到的角是带方向的角,它是指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重合时所转的角,它与到的角是不同的,如果设前者是,后者是,则+=.与所夹的不大于的角成为和的夹角,夹角不带方向.  当到的角为锐角时,则和的夹角也是;当到的角为钝角时,则和的夹角也是.  ②在求直线到的角时,

4、应注意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找出与,的倾斜角,关系,得出或,然后由,联想差角的正切公式,便可把图形的几何性质转化为坐标语言来表示,推导出.  再由与的夹角与到的角之间的关系,而得出夹角计算公式  这种把“形”转化为“数”的方法,是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要认真揣摩.  ③对于以上两个求角公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选用.(3)交点  ①求两条直线的交点问题就是求它们的方程的公共解的问题,这可以由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的定义来理解.  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平行、重合,相应的由直线方程组成的

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有三种情况:有惟一解、无解、无数多个解.但在实际判定时,利用直线的斜率和截距更方便.若,,则:与相交;且;与重合且.(4)点到直线的距离  ①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研究点与直线位置关系的重要工具.教科书借助于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在推导过程中,把与两条坐标轴都不平行的线段的长度的计算,转化为与坐标轴平等或垂直的线段长度的计算,从而简化了运算过程.  ②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推出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③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有多种方法,应鼓励同学们思考,下面介绍一种较简

6、便的方法.  如右图,设,过点作直线的垂线,垂足为,则有即  得    ,即,.  当时,上述公式也成立.(5)当直线中有一条没有斜率时,讨论平行、垂直、角、距离的问题,不必套用以上结论,这时可结合图形几何性质;直接求解.二、教法建议  1.本节知识与初中所学的平面几何知识和三角知识联系非常紧密,教学时应加强启发和引导.如学生对两条直线的平行同位角相等(http://luntan.flycity.cn)的条件已经非常熟悉,因此在研究两直线平行时,应引导学生迅速建立联系:同位角—倾斜角—斜率(直线方程).又如,在求到的角时

7、,根据图形中角的关系,建立与倾斜角和的联系(有且只有或两种情况),进而借助三角建立与斜率的关系,得出公式.  2.本节内容中在研究两直线的垂直条件时,由于采用向量这一更高级的工具来处理,显得既简单又深刻.所以教学中应注意向量工具的运用,可让学生尝试用向量推导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和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  3.本节内容新概念不多,但要求推导的内容不少,教学时要坚持启发式的教学思想,重点放在思路的探求和结论或公式的运用上.本节不少内容可安排学生自学和讨论,还要适当增加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公式,增强学生动手计算的能力.本节还

8、要加强根据已知条件求直线方程的教学.  4.不仅要使学生熟悉用斜率求两直线夹角的公式,也要掌握根据直线方程系数求夹角的方法(即教材中例6的方法),同时会根据所给条件选用.  5.已知两直线的方程会求其交点即可,不必研究两直线方程系数与位置关系之间的关系.  6.在学习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时,可利用课余时间发动学生寻找更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