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芝、焦仲卿婚姻悲剧根源之我见

刘兰芝、焦仲卿婚姻悲剧根源之我见

ID:12319832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6

刘兰芝、焦仲卿婚姻悲剧根源之我见_第1页
刘兰芝、焦仲卿婚姻悲剧根源之我见_第2页
刘兰芝、焦仲卿婚姻悲剧根源之我见_第3页
资源描述:

《刘兰芝、焦仲卿婚姻悲剧根源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刘兰芝、焦仲卿婚姻悲剧根源之我见四川省射洪中学飘渺一水间2012关键词:婚姻悲剧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恋子情结人物个性矛盾冲突双双殉情主题提示:本文通过对刘兰芝、焦仲卿婚姻悲剧根源的探讨,笔者针对传统观点以及现代其它看法阐述了自己的不同意见,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悲剧根源是人物个性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对压迫者恶势力的反抗精神,千百年来感动着无数读者,鼓舞了成千上万的青年男女为自由幸福的生活而奋斗,《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2、《西厢记》、《牡丹亭》、《倩女幽魂》等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也深受其影响,流传久远。刘兰芝、焦仲卿婚姻悲剧的根源,历来是读者思考最多的问题。其中,传统的观点认为:罪恶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摧残了刘、焦二人的幸福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此又提出了自己独到新颖的见解,如:1、兰芝犯了“无子”的大过;2、焦母的“恋子情结”;3、无爱的婚姻。而笔者却认为:刘、焦二人婚姻悲剧的根源是人物个性尖锐的矛盾冲突造成的,即刘兰芝与焦母、刘兄之间的个性冲突;刘兰芝与焦仲卿之间的个性冲突,;焦仲卿与母亲之间的个性冲突。为什么呢?首先,说刘兰芝反抗的是封建礼教,那么,焦母摧残她,“心

3、中常苦悲”,可她还非焦仲卿不嫁。试问这是反抗,还是殉葬?既然焦“家妇难为”,那么“窈窕世无双”的县令五郎,与“娇逸未有婚”的太守公子,为什么不可以考虑呢?反而自觉自愿地带上“从一而终”的枷锁,在本质上恐怕有点儿祥林嫂坚拒贺老六之嫌,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行为与祥林嫂以头撞香案又何其相似啊!这分明是在维护封建礼教嘛!其次,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根据是“共事二三年”“贱妾留空房”,那么,县令、太守争相为子求婚,他们就不怕绝后吗?第三,说刘兰芝是因无爱的婚姻而自请遣归,那么,夫妻为何在分别时“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并发誓暂别呢?后来,刘兰芝被兄逼婚,还与仲卿

4、相约“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最后双双殉情。他们对爱情不是忠贞不渝,至死不休吗?第四,说焦母的“恋子情结”。焦母中年丧夫,与儿子相依为命,含辛茹苦把儿子抚养成人,把所有的爱都倾注于儿子身上,焦仲卿亦对母亲百依百顺。刘焦结婚后,焦母对多才多艺、勤劳贤慧的媳妇百般挑剔,原因是她不喜欢刘兰芝这个人,说她“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她是怕刘个性太刚强,儿子今后受窝囊气,所以焦母对仲卿软硬兼施,逼儿休妻再娶,直接导致了这出悲剧。但焦母再恋子、再刁蛮、霸道,她也绝不愿意焦仲卿无妻,焦家绝后。除去眼中钉后,她又积极为儿子寻找佳偶,延续香火,“东家有

5、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孔雀东南飞》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品,在它出世以后经历了很长一个时期的传唱,在传唱过程中,为了表达了劳动人民朴素而又分明的爱憎感情,人们不断润色、加工,否定了一切应该否定的东西,也肯定了一切应该肯定的东西。刘兰芝是作者以无限同情的笔触刻划的正面人物。她聪明美丽、勤劳能干、知书达理,富贵不能动其心,压迫不能屈其志,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性格光辉,是人民想象中的被压迫者自觉意识的一种原始形态,折射出了汉魏时期自我意识初步觉悟时的真切生动的社会风情,闪现着人格尊严的光辉。这样个性刚强的人必然

6、与代表封建家长制的焦母和刘兄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反面人物焦母和刘兄,作者虽寥寥几笔,但其狰狞可恶,已跃然纸上。焦母蛮横、霸道、又十分顽固,这与个性刚强的刘兰芝自然水火不容,所以对媳妇百般挑剔,无理压迫,“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在她眼中,刘兰芝的个性显然也不符合《礼记·本命》中规定的“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刘兰芝知道在焦家无法活出人的尊严,她勇敢起来斗争,主动向仲卿提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即使在被休的那天早晨,刘兰芝也绝

7、不哀求哭泣,向刁蛮的婆婆低头,而是“新妇起严妆”,打扮得美丽动人。难怪兰芝“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刘兰芝的从容镇定,不卑不亢,自然又激起焦母心中的万丈怒火,同时也断了刘、焦复婚的后路,只要焦母在,刘兰芝焦仲卿的婚姻算是走到了尽头。刘兰芝自请遣归,回到娘家,在母亲面前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受伤的心灵暂时得到了安慰。但随后县令、太守托媒上门为子求婚,打破了刘兰芝寄人篱下的幻想。特别是“性情暴如雷”的刘兄前来逼婚:“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哥哥的自私冷漠、趋炎附势,让兰芝明白娘家也呆不下去了,刚性又立刻占据了兰芝的灵魂,处于弱者和被压迫者地位的那种凛然不可犯的尊严

8、感在她心底升华,她决定以生命来作最后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