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悲歌 ——追寻《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根源

时代的悲歌 ——追寻《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根源

ID:16273608

大小:3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8

时代的悲歌 ——追寻《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根源_第1页
时代的悲歌 ——追寻《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根源_第2页
时代的悲歌 ——追寻《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根源_第3页
时代的悲歌 ——追寻《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根源_第4页
时代的悲歌 ——追寻《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根源_第5页
资源描述:

《时代的悲歌 ——追寻《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根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时代的悲歌——追寻《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根源时代的悲歌——追寻《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根源内容摘要长篇叙事诗刘兰芝与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极具高度的典型意义,他们的死,历来受到人们的同情和赞颂。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那个时代有那个时代的婚姻制度,任何人都必须受这种气度的束缚。由于社会现实的实际需要和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儒家思想便被尊奉到前所未有的独尊地位。当时儒家学说成了规范人们思想行为和处理日常事物的唯

2、一准绳和依据,这就自然而然地要影响到家庭、婚姻关系的各个方面。于是,“不事舅姑”就成了兰芝被休弃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汉代是一个以孝治国的朝代,作为一个尚有前途的小吏,焦仲卿不可能违背封建的孝道,不可能为了爱情背上不孝的骂名而在人前抬不起头来。他们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同时也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殉葬品。第三,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这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者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死来维护两人

3、的爱情誓约。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出第三个可能。她们生于斯,长于斯,是那个时代制造了这一出悲剧。关键词:追寻悲剧根源封建婚姻制度抗争迫害《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一座高峰,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妇女形象。这首代表汉乐府民歌艺术高峰的长篇叙事诗,千百

4、年来,为人们所广泛传诵交口赞颂,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的“双璧”之一。全诗给我们叙述了一个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聪明能干、心灵手巧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感情深厚,但为婆婆不容,要赶其回家。在这种矛盾冲突中,仲卿希望能够缓解矛盾,于是百般求告,但矛盾不仅未得到丝毫缓解,反遭母亲搥床痛骂。仲卿迫于无奈,只得让兰芝暂回家门。话别之时,两人相约誓不相负。兰芝回家后,母亲见到不请自归的女儿,十分震惊,后经兰芝解释,这才谅解,但不久,县令、太守相继为儿子求婚,兰芝不为所动,一一回绝。但其兄为了攀结权贵,

5、步步相逼,这样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兰芝被迫之下选择允婚,其实已作了以死抗争的打算。仲卿闻讯,责问兰芝,兰芝道出真情,许下诺言,并约定黄泉相见,结婚当晚兰芝投河自尽,仲卿听后也吊死树下,他们以死抗争的方式将矛盾推向了最高峰,最后两家求得合葬,葬后两人双双化作比翼鸟,告诫世人。刘兰芝是一个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艺术形象,同时又是一个饱受封建制度迫害的艺术形象。刘兰芝知书识礼,聪明美丽,勤劳能干,温顺贤慧,简直是一个至纯至孝、十全十美的“淑女”,丈夫又与她情深似海。可她的婆婆为什么不喜欢这样的儿媳,为何非休她不可?既然

6、刘兰芝做个小小的府吏之妻都不称职,而县令和太守为什么还会派媒人替儿子去向刘兰芝求婚?同时,兰芝仲卿他们以自杀殉情的方式向封建礼教进行有力抗争以后,这什么会两家求合葬呢?造成刘兰芝、焦仲卿婚姻爱情悲剧的根源是什么,这是让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封建制度下人们所要共守的,任何人都不能有悖于这个原则。而基于人们的认识水平和当时的科技状况,人们往往把因“无后”而“不孝”的罪名强加于女性的身上。所以有人认为,刘兰芝的被休是由于她嫁到焦家后没有生育,使焦家面临绝嗣的危险。因为在宗法制度森严的封建

7、社会,最讲究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妇女婚后不育,就理所当然地遭到婆家的恶厌嫌弃,因而刘兰芝终被休弃势所难免。再者,从时间上来看,“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这句诗似乎在告诉我们,从小姑“始扶床”时到“如我长”,这数十年间,刘兰芝没有生育。纵观全诗,我们找不到刘兰芝有一子半嗣的信息。但是,请注意焦仲卿在母亲面前为刘兰芝求情的话:“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如果说“共事二三年”是虚写,那么“始尔未为久”又怎样理解呢?如果是数十年时间的话,无论是对焦仲卿还是对

8、任何人,都不能说是“未为久”吧。所以,诗中的“小姑始扶床”和“小姑如我长”是虚写。另外,刘兰芝被休弃后,先后有县令、太守家走马灯似地遣人上门求婚,如果刘兰芝当时真的被断定不能再生育,难道声名显赫的堂堂县令、太守家会不考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严重后果而郑重聘娶刘兰芝?焦家担心“无后”而休掉了刘兰芝,当地的贵胄就甘冒“无后”的风险?如果她真的数十年没有生育,想必此时她已经是三十好几的人了,即便是给贵人们做妾,也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