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型领导对员工知识隐藏的影响机制研究

伦理型领导对员工知识隐藏的影响机制研究

ID:12383739

大小:41.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16

伦理型领导对员工知识隐藏的影响机制研究_第1页
伦理型领导对员工知识隐藏的影响机制研究_第2页
伦理型领导对员工知识隐藏的影响机制研究_第3页
伦理型领导对员工知识隐藏的影响机制研究_第4页
伦理型领导对员工知识隐藏的影响机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伦理型领导对员工知识隐藏的影响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伦理型领导对员工知识隐藏的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基于社会交换、社会学习和调节焦点理论视角探讨了伦理型领导对员工知识隐藏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伦理型领导的道德人与道德管理者角色分别促进“员工―领导”和“员工―员工”积极互惠的形成,进而抑制员工知识隐藏;树立角色模范和沟通强化等领导活动有助于员工心理安全感和道德认同的提升;伦理型领导通过唤起员工促进型的调节焦点对员工知识隐藏产生影响,员工个体特质调节焦点调节了这一影响过程关键词:伦理型领导;知识隐藏;社会交换;社会学习;调节焦点DOI:10.13956/j.ss.1001-8409.2016.10.21中图分类号:C933;F2729文献标识

2、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6)10-0096-04Abstract:Thispaperanalysestheinfluencemechanismofethicalleadershiponemployeeknowledgehidingfromtheviewofsocialexchange,sociallearningandregulatoryfocusestheory.Resultsshowthat,moralpersonandmoralmanagerdimensionrespectivelypromote“employeeleader”and“employeeemploy

3、ee”positivereciprocity.Rolemodelingandreinforcementactivitieselevateemployeepsychologicalsafetyandmoralidentification.Bymotivatingemployeeworkpromotionregulatoryfocus,knowledgehidingissuppressedandemployeechronicregulatoryfocusmoderatesthisprocess.Keywords:ethicalleadership;knowledgehiding;social

4、exchange;sociallearning;regulatoryfocus1引言近年来,知识管理引起了实践界和学术界的共同关注。由于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在效益,在管理实践中很多企业将大量资源投入到知识管理活动中,包括搭建企业内部网、电子布告板等群组软件以及电子实践社区等,来帮助不同员工之间显性和隐性知识的共享与转移,促进组织知识的收集、保管和分配,以期提高组织的有效性[1,2]。同时,知识管理尤其是知识共享成为组织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学者们从个体、团队、组织等不同层面的多个关注点入手对知识共享的定义、测量、前因以及作用进行了广泛探索,形成了数量庞大的研究成果[1,3,4]遗憾的是,即

5、便组织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均对知识共享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探索,现实却并不如想象中一样顺利,大量企业发现知识管理的种种措施并未达到预期效果[5]。据估计,全球五百强企业每年由于员工之间未能形成有效的知识共享而产生的损失已超过315亿美元[2]。其中关键原因是企业错误地认为搭建了知识管理系统员工就会自然地分享知识,然而事实上知识隐藏是一种普遍行为,组织不是员工知识资产的所有者,员工也并无义务将其个人所特有的知识资源转移给其他组织成员。有学者指出,尽管已有很多研究关注了知识共享,但那些影响知识隐藏的因素却没有得到充分探讨[6]。伦理型领导是近年领导理论研究中的热点构念,被定义为“在个人行动以及人

6、际交往中表现出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同时通过双向沟通、强化以及制定规范等方式向员工推广这些行为”,并对伦理氛围、公平氛围、组织公民行为、不道德行为等多个变量有显著影响[7~9]。基于伦理型领导的内涵和现有研究的发现,笔者认为伦理型领导对员工知识隐藏存在一定的解释力。因此,本文在回顾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的手段,从更具涵盖性的视角对伦理型领导影响员工知识隐藏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同时也是对管理实践现实问题的探索性回答2相关研究评述21员工知识隐藏Connelly等学者最早系统地给出了知识隐藏的定义,即“在面对同事提出的知识请求时,个体故意保留和隐瞒知识的企图”[6]。同为关注组织内员工知

7、识流动的问题,知识隐藏却并非知识共享简单的对立面,二者是概念上不同的构造。回顾已有研究的数量、质量与种类,知识共享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其定义为“个体将自有知识转化为组织内其他个体亦可理解、吸收并使用的知识的行为”[2]。从行为上看,知识隐藏与知识共享的匮乏似乎相近,但二者背后的诱发机制却存在显著差异。懒惰性、工具性等因素具备成为驱动员工知识隐藏的前因,然而知识共享匮乏可以仅仅是由于员工自身缺乏可供分享的知识所造成的。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