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18(传导通路)

笔记18(传导通路)

ID:12394816

大小:6.38 M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6

笔记18(传导通路)_第1页
笔记18(传导通路)_第2页
笔记18(传导通路)_第3页
笔记18(传导通路)_第4页
笔记18(传导通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笔记18(传导通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一、感觉(上行)传导通路感觉的产生过程::(一)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1、本体感觉的含义2、躯体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传导至大脑,引起意识性感觉.3、躯体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传导至小脑,不产生意识性感觉,只是反射性调节躯干、四肢的肌张力和协调运动,以维持身体姿势和平衡.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二)浅感觉传导通路1.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比较躯体和四肢的浅、深感觉传导通路:●传导路的交叉:浅感觉先交叉后上行;深感觉先上行后交叉.●传导路由三级神经元完成,

2、经过两次换元,从第二次换元起路径同.2.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1.视觉传导通路:视觉通路不同部位受损时的视野缺损:略2.瞳孔对光反射通路:通路不同部位损伤瞳孔对光反射表现(四)听觉传导通路:感觉传导路的共同规律:二、运动(下行)传导通路躯体运动传导通路指从大脑皮质发出至脑干或脊髓前角,再经传出神经至效应器的神经通路,包括锥体系pyramidalsystem和锥体外系extrapyramidalsystem.(一)锥体系1.组成2.作用:管理骨胳肌的随意运动皮质脊髓束:⑴路径:起

3、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上、中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止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⑵功能:支配躯干、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⑶损伤后症状:锥体交叉平面以上:对侧肢体瘫痪.锥体交叉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瘫痪.躯干肌受双侧皮质脊髓束支配,故一侧皮质脊髓束受损,躯干肌不受明显影响。皮质核束:⑴路径:一侧脑神经运动核(除舌下神经核和面神经核下部)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纤维,一侧舌下神经核和面神经核下部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的纤维。⑵核上瘫和核下瘫核上瘫: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核下瘫: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一侧皮质核束受损出现对侧舌下神经核核上瘫及面神经

4、核下部核上瘫(即对侧眼裂以下的面肌、对侧舌肌瘫痪);一侧舌下神经(核)或面神经(核)瘫痪是核下瘫。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区别:(二)锥体外系1、组成锥体系以外的影响骨胳肌活动的所有传导路径的总称(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红核、黑质、小脑、丘脑等及其纤维联系).2、作用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群间的运动,维持及调整体态姿势,保持身体平衡,支配习惯性动作等.3、通路以皮质纹状体通路和皮质脑桥小脑通路最重要.小结教学内容: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目的要求:1.掌握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躯干和四肢浅感觉、头面部浅感觉、视觉的传

5、导通路,锥体系的组成,锥体束的组成,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的起止、行径特点、功能及受损后的症状。2.熟悉视觉传导通路的不同部位受损时所引起的视野缺损,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及损伤后的表现,上、下运动神经元的位置。3.了解听觉传导通路,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比较,锥体外系的概念。思考题1.试述头面部浅感觉的传导通路。2.试述躯体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3.试述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一侧视神经、视交叉或视束受损会出现什么视野缺损?4.试述锥体束的组成及各组成成分的起止、作用。5.试述上

6、、下运动神经元的胞体所在位置及其轴突形成的结构.6.一侧皮质核束受损会出现什么症状?为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