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号前后标点用法辨析

引号前后标点用法辨析

ID:12395364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6

引号前后标点用法辨析_第1页
引号前后标点用法辨析_第2页
引号前后标点用法辨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引号前后标点用法辨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引号前后的标点符号  引号本身的用法并不难,“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用引号标示”(《标点符号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834-1995)。难就难在前引号前用什么标点符号,后引号下标点符号的有无及位置——在引号内还是在引号外。下面分两种情况来谈。  一、对话中引号前后的标点符号  对话中前引号前的标点符号,根据提示语(对话中提示说话的人及说话人的动作、表情、神态、心理等的话)的位置不同而不同。提示语的位置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1.提示语在前  提示语在前,提示语下(前

2、引号前)用冒号。例如:  翠翠问:“后来怎么样?”  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沈从文《边城》)  2.提示语在中间  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下用逗号,有时也可用句号。例如:  “她么?”卫老婆子高兴的说,“现在是交了好运了。她婆婆来抓她回去的时候,是早已许给了贺家墺的贺老六的,所以回家之后不几天,也就装在花轿里抬去了。”(鲁迅《祝福》)  “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鲁迅《祝福》)  提示语在中间,但提示语下用句号,表示两组引号内是同

3、一说话人,但不是同一话题。  3.提示语在后  提示语在后,提示语下用句号。例如:  “我真傻,真的,”她开首说。  “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鲁迅《祝福》)  4.提示语省略  提示语省略,是在上下文里对说话人交代得很清楚,不至于引起阅读障碍的情况下,使行文简洁的一种手段。例如: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鲁迅《祝福》)  对话中后引号下的标点符号都在引号内,一般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也有特殊情况用逗号的,这在前文的引例

4、里一见可知。  二.引用中引号前后的标点符号  引用有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引用的不同,引号前后的标点符号也不相同。  l.直接引用  直接引用,引导前后的标点符号,与对话中的提示语位置在前的标点符号一致:前引号前用冒号,后引号下的标点符号一定是在引号内。例如: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体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标点符号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l5834-1995)  盛产荔枝的地区,应该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苏轼有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口啖荔枝三百颗,

5、不辞长作岭南人。”  (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2.间接引用  间接引用,就是使别人的话成为自己的话的一部分。间接引用,后引号下的标点符号均在引号外。它又有五种情况:  一是刚好在一句话的开头开始引用,则前引号前用逗号或句号或问号,如在一节开头,则不用,后引号下不用标点符号。例如:  荔枝的成熟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标点符号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l5

6、834-1995)  二是用在一句话的结束部分,则后引导下用标点符号,且标点符号在引号的外面。例如:  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  (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三是刚好在引用的部分前后停顿,则前引号前要用标点符号,后引号下也要用标点符号,且在引号外面。例如:  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要紧的教训。  (朱光潜《咬文嚼

7、字》)  四是引用的前后都不停顿,则不必用标点符号。例如:  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林庚《说“木叶”)  五是连续引用,引号之间不用标点符号。例如:  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由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朱光潜《咬文嚼字》)  这种情况与书名号连续运用的情形一样。  根据以上规律,可知《

8、南州六月荔枝丹》中有一处后引号下的标点符号的位置放错了。  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