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哲学视域下工匠精神的生成及培育

技术哲学视域下工匠精神的生成及培育

ID:12429775

大小:44.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17

技术哲学视域下工匠精神的生成及培育_第1页
技术哲学视域下工匠精神的生成及培育_第2页
技术哲学视域下工匠精神的生成及培育_第3页
技术哲学视域下工匠精神的生成及培育_第4页
技术哲学视域下工匠精神的生成及培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技术哲学视域下工匠精神的生成及培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技术哲学视域下工匠精神的生成及培育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要:随着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现代社会亟需工匠精神的回归。文章基于技术哲学,以技术作为工匠精神的载体为逻辑起点,根据米切姆的技术类型学概念框架,分别从作为人工物、知识、过程和意志的技术分析了工匠精神生成的起点、可能、关键和内核,思考了职业教育作为工匠精神培育主体的“不能”与

2、“不为”,提出工匠精神的培育需在教育中前置并探究了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渗透、校园文化三个前置培育路径。中国论文网http://www.xzbu.com/9/view-8381060.htm  关键词:技术哲学;工匠精神;生成;培育  作者简介:肖龙(1991-),男,江苏徐州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陈鹏(1982-),男,山东单县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我国职业教育学术课程与

3、职业课程的整合研究”(编号:CJA120157),主持人:陈鹏;江苏省“青蓝工程”项目,主持人:陈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4-0015-06  曾经引领中国古代制造业长期领先世界的工匠精神,随着古代制造业的陨落与现代科学技术的“霸权”一度被世人遗忘。直至近几年对《大国工匠》等纪录片的热议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的问世,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又被呼吁回归。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传统工匠精神的内涵意蕴已发生了“现

4、代流变”。学界关于“工匠精神”讨论的热度不减,但其目光都主要集中在工匠精神是什么,忽视了现代社会中工匠精神的生成过程。想要真正了解某一事物必须清楚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因此,探究“工匠精神”的生成过程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及其培育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技术:工匠精神的载体  探究何为工匠精神需对工匠精神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工匠精神作为凝结在工匠身上的制作或工作过程中的精神品质[1],其应该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第一,工匠精神的主体要素――工匠,这里的工匠可以指传统意义上的工匠,亦可指所有工作的人;第二,工匠精

5、神的生成要素――制作或工作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生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一线工作中升华而来的;第三,工匠精神的表征要素――精神品质,当下关于工匠精神包括哪些具体的精神品质有诸多讨论,如精益求精、敬?I奉献、一丝不苟、敢于创新等精神品质。那么,在这些要素中何为工匠精神的真正载体呢?答案需从其主体和生成要素中去找寻。工匠在成为工匠之前,首先是作为“人”存在的。富兰克林认为“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这句话使得“人―技术”的存在方式得到了人们的关注。“而大量的考古学、人类学发现表明,技术与人类社会相始终,技术与人类社会相

6、伴而现”[2],著名技术哲学家吴国盛在阐释古希腊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神话时认为,“普罗米修斯的盗火之举把人的本质构成与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之所是、人的存在,是由人自己通过技术造就的。技术是人之本质构成的基本要素。”[3]因为工匠首先为人,我们也可以说技术是工匠的本质构成。而在工匠精神的生成要素中,由于实践是技术的根本存在方式,制作或工作过程中更是无时无刻不充斥着技术的身影。基于以上两点,“技术”这一概念便自然而然地与工匠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从某种意义上看,技术才是工匠精神的真正载体。  二、技术的四种存在方式与

7、工匠精神的生成  由于技术作为工匠精神的真正载体,因此,对技术内涵的不同理解会影响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以及其生成过程的探究。根据《辞海》的解释,技术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与方法技能。广义的讲,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和方法”。[4]《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进一步阐释了“技术”的内涵:“技术,这个词包含有很多种意义和内涵。它可以指人类发明产品和人工制品,可以表示创造这种产品所需要的知识体系,还可以表示技术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及技术产品的开发过程。”

8、[5]上述阐释将技术分为了四个维度:技能的维度、工具的维度、知识的维度、过程的维度。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内涵变得更为复杂,丰富复杂的技术内涵无疑会引起对理解工匠精神生成过程的混乱,因此,有必要寻找一个合适的特征性框架而非定义性语言对技术内涵进行再思考。  米切姆的技术类型学概念框架恰恰为探究技术的内涵及工匠精神的生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米切姆认为“解决争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