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河道底泥修复技术探讨

城区河道底泥修复技术探讨

ID:12445079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7

城区河道底泥修复技术探讨_第1页
城区河道底泥修复技术探讨_第2页
城区河道底泥修复技术探讨_第3页
城区河道底泥修复技术探讨_第4页
城区河道底泥修复技术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区河道底泥修复技术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城区河道底泥修复技术探讨1底泥的污染归根结底是对水体的污染和底栖生物的危害。2因而,底泥污染的控制既可采用固定的方法阻止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也可采用各种处理方法降低或消除污染物的毒性,以减小其危害。底泥生物氧化与城市黑臭河涌治理一、材料和方法1.河涌黑臭是我国城市河网的一种普遍现象,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城市形象和城市投资环境。在我国城市河涌治理中!往往只重视清淤、驳岸、绿化和截污等面上工程!而忽视底泥和水体的生物修复,以及河涌生态体系的建立,导致城市河涌水环境得不到改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涌黑臭问题。研究表明,底泥是城市河涌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底泥生物群落、化学组成、化

2、学状态,特别是氧化还原状态等直接影响河涌自净能力和上覆水体水质。2.实验室底泥生物氧化方法实验室底泥生物氧化材料黑臭底泥取自广州市海珠区龙潭村河段,水体取自广州市海珠区龙潭村河段污水。人工制做6个玻璃水箱(30cm×30cm×50cm),其中6个水槽各放置约7cm×30cm×50cm的黑色底泥,缓慢加同样剂量(20cm×30cm×50cm)上浮水。处理:一号缸按比例洒入除臭型生物促生剂,二号缸按比例注入芽孢于底泥,三号缸注入一定量的硝酸钙溶液到底泥中,四号缸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钙和沸石复合材料,五号缸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钙和沸石复合材料之外,并且按比例注入芽孢于底泥,六号缸作为对照。

3、同时向各个缸通氧(9:00—5:00)。观察六个缸水体和底泥的外观变化情况,检测水体的透明度、DO、pH、三氮、总氮、总磷、CODcr以及底泥中多种金属的含量变化。二、结果与分析富营养化水体底泥污染控制及生物修复技术探讨1.摘要: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雨水淋溶与冲刷进入水体,最后沉积到底泥中并逐渐富集,使底泥受到严重污染。同时,底泥表层营养物、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含量较高,使污染物有向水体释放的趋势,对水体质量及水生生态系统可造成威胁。在对底泥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外几种主要污染底泥控制方法和技术的研究.提出底泥的污控技术及应采取的生物修复方法。底泥沉积物和间

4、隙水中所含的污染物浓度远比上覆水中所含污染物浓度高,在一定条件下,有害物质被释放进入水体【l】.从而破坏水体的生态系统。因此,要改善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应对水体底泥中污染物的赋存量及其对上覆水的污染物释放进行有效的控制。1底泥污染的现状分析(1)重金属。重金属通过吸附、络合、沉淀等作用而沉积到底泥中,同时与水相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重金属极易再次进入水体,成为二次污染源。(2)营养元素。经各种途径进入水体的N,P等营养元素,相当一部分沉积到底泥中。水生植物的生长会吸收部分营养成分.但大部分仍与水体保持动态平衡。当水体污染源得到一定控制后,N,P则可能主要来

5、自底泥的释放,严重时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2.底泥污染的控制措施(底泥氧化技术、覆盖技术、上覆水充氧技术)3结语对底泥的污染控制同其它环境污染问题治理一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也不可以单纯采用某一种技术。实践证明,几种技术结合的方法在沉积物的污染控制中往往能够取得成功,如13本Biwa湖在沉积物治理项目中采用先疏浚后沙盖的两步处理已有效限制沉积物中磷的释放。此外.水生植物与微生物处理方法相结合的技术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就我国而言,大力发展生物修复技术.如高等植物对底泥中重金属的累积,特异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等,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广州市河涌底泥污染现状调查与

6、评价1调查背景及目的广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北部,境内河流众多、河网密布,除珠江广州河段、流溪河、白坭河、增江等较大河流外,仅市区现有河涌就有231条(段)之多,总长达913km,是珠江广州河段长度的8.6倍。广州市河涌还承担着重要的防洪、排涝、航运、饮用水源、灌溉及排污等功能,是广州市水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河涌综合整治工作中,清淤是一项重要措施,但面临着如何清淤以及对淤泥如何进行处理和管理的问题。广州市此前尚未开展过大范围河涌底泥性质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仅在水环境质量常规监测中对珠江广州河段及个别河涌底泥进行1次,a的采样分析。因此,为适应未来几年河涌综合整治全

7、面展开的形势,为河涌淤泥处置与管理及水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有必要开展较为系统全面的河涌底泥现状调查,以对其性质及污染现状有总体了解。黑麦草对复合污染河道疏浚底泥修复的研究城区河涌污染的综合整治对策研究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的增多,流经广州市中心的东濠涌两岸的厂房、楼房以及道路、桥梁也在不断扩建,河涌原来防洪排涝和运输为主的功能已改为以纳污为主。其污染主要分两大类:一是垃圾污染,每小时产生的垃圾达300多公斤,每天约7.2吨;二是废水污染,该涌汇集了沿涌中小型工厂的工业废水,医院、餐饮等第三产业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