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类常见寄生虫病

淡水鱼类常见寄生虫病

ID:12456291

大小:1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7

淡水鱼类常见寄生虫病_第1页
淡水鱼类常见寄生虫病_第2页
淡水鱼类常见寄生虫病_第3页
资源描述:

《淡水鱼类常见寄生虫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淡水鱼类常见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随着我国淡水渔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越来越大鱼病发生机率和危害性也不断提高已逐渐成为制约国内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寄生虫病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寄生虫对鱼类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在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中宿主和寄生虫种群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然而当环境与生态急剧改变时寄生虫就有可能大量侵入宿主从而导致寄生虫病暴发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一、寄生虫病对鱼类的危害寄生虫对鱼类的影响显著时可引起宿主生长发育缓慢抵抗力下降甚至造成死亡。寄生虫病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机械

2、性刺激及损伤机械性刺激及造成组织损伤是寄生虫病共有的一种特征可直接造成鱼类死亡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的病变带来不良的后果二是压挤与阻塞一些寄生于鱼类体内的寄生虫往往能造成对宿主组织器官的压挤引起萎缩、坏死和生理机能丧失三是掠夺宿主的营养寄生虫的营养取自宿主其结果必然是或多或少地对宿主产生某种危害轻者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影响重者可至死亡四是毒素的作用寄生虫在寄生过程中其代谢产物排泄于宿主体内。有些寄生虫还能分泌特有的有毒物质对宿主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1隐鞭虫病。隐鞭虫寄生于淡水鱼的鳃

3、和皮肤。鳃隐鞭虫主要破坏鳃小片上皮并产生凝血酶使其血管阻塞黏液增多严重时鱼类呼吸困难不摄食离群独游或靠岸边聚集于水面体色暗黑体形消瘦。主要流行于5~10月7~9月发病较多往往表现为急性型。2粘孢子虫病。其中碘泡虫病危害较广碘泡虫形成的胞囊大的肉眼可见。鲢碘泡虫主要为害白鲢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体表、鳃、心脏、血液等致使病鱼狂游乱窜打圈狂跳出水面鱼体极度消瘦尾上翘肝、脾萎缩腹腔积水肠内无食物等症状。饼形碘泡虫主要寄生于草鱼种的肠道严重时前肠粗大肠壁呈白色糜烂状鱼体发黑腹部膨大不摄食消瘦而

4、死。野鲤碘泡虫主要侵袭鱼的体表、鳍和鳃等能引起鱼种死亡。主要流行于5~7月表现为急性型。3斜管虫病。斜管虫主要寄生于鱼的鳃、体表刺激寄主分泌大量黏液皮肤表面有苍白色或淡蓝色的黏液层破坏组织影响鱼的呼吸病鱼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发黑漂游水面或侧卧靠近岸边不久死亡。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初冬和春季为其流行季节。4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时鱼体覆盖层白色薄膜病鱼行动迟钝漂浮水面不断与其他物体磨擦或跳出水面能造成成批死亡。主要流行于初冬和春末尤其是密集放养的越冬池易感染此病。5车轮虫病。是鱼类很普通的原虫病

5、严重时鱼体分泌大量黏液车轮虫较密集的部位如鳍、头、体表等出现一层白翳素有白头白嘴病之称尤其危害下塘10d左右的鱼苗使其口腔充塞黏液嘴闭合困难不摄食呈“跑马”现象鱼体消瘦。此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现4~7月较流行。6指环虫病。在我国饲养鱼类中致病的有鳃片指环虫、鳙指环虫、鲢指环虫和坏鳃指环虫。主要寄生于锶部严重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全部或部分呈苍白色呼吸困难鳃部浮肿鳃盖张开游动缓慢可致苗种大量死亡。主要流行于春末夏初适宜温度为20-25℃左右。7双穴吸虫病。病鱼在水面作跳跃式游泳、挣扎继而游动缓慢失去

6、平衡头部充血在脑室及眼眶周围呈鲜红色鱼体出现严重弯曲等。主要危害鲢、鳙鱼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流行于5-8月8月之后是白内瘴症状。8九江头槽绦虫病。病鱼体重减轻体表黑色素增加离群独游并有恶性贫血严重时前肠第一盘曲胀大呈胃囊状直径增加3倍肠皱壁萎缩表现慢性炎症肠被虫体堵塞。主要流行于冬末春初对越冬草鱼种危害最大死亡率可达90%以上。9中华鳋病。我国危害较大的有大中华鳋病和鲢中华鳋病。轻度感染无明显病症严重时影响鱼的正常呼吸引起鱼焦燥不安。鳋在摄食时分泌酶溶解寄主组织进行肠外消化能引起鱼鳃丝表皮破坏

7、末端弯曲、变形、贫血血色素降低及白细胞组成改变等病鱼整天在水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翘俗称“翘尾巴”病鱼体因消瘦死亡。每年4-11月均有发生流行于5-9月主要危害2龄以上的草鱼。10鱼怪病。一般成对地寄生在鱼的胸鳍基部附近围心腔后的体腔内有一孔与外界相通。鱼怪病严重影响鱼的性腺发育1只鱼怪幼虫能使鱼苗失去平衡数分钟死亡3-4只鱼怪幼虫能引起鱼种不安。感染率高的水域在岸边能看到成片被鱼怪幼虫寄生而死亡的鱼苗、鱼种。此病多见于湖泊和水库3.分子诊断检测的靶物质为寄生虫基因组中特异性的DNA片段。例如根据碱基互补原理可设

8、计并标记DNA探针(probe)进行原位杂交(insituhybridization);也可设计合成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