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复习导学案

《唐诗宋词选读》复习导学案

ID:12469727

大小:78.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7-17

《唐诗宋词选读》复习导学案_第1页
《唐诗宋词选读》复习导学案_第2页
《唐诗宋词选读》复习导学案_第3页
《唐诗宋词选读》复习导学案_第4页
《唐诗宋词选读》复习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诗宋词选读》复习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唐诗宋词选读》复习导学案一、课题:《唐诗宋词选读》模块复习二、复习目标:1.积累诗歌鉴赏基本知识,形成基本的知识体系。2.了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找准鉴赏的切入点。3.通过具体的诗歌鉴赏训练,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4.诗歌名句背诵默写。三、复习重点难点:1.重点:诗歌意象内涵的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基本方法。2.难点:各种艺术手法的具体运用。四、教学法:分类整理教师解析学生训练五、教具:导学案《高考总复习语文》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考纲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二、考纲

2、解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这一考纲规定的考点决定了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范围和答题指向。尽管每道试题的答案千差万别,但并不意味着答题时毫无规律可循。答案的准确性主要决定于考生对诗歌文本的理解,决定于考生阅读和鉴赏的经验。而作为考试的诗歌鉴赏最终要形诸文字,这就存在一个清晰准确严谨表达的问题。命题材料圈定在唐诗宋词,题型趋于纯主观化,考查内容越考越细,试题难度加大,评分尊重考生的个性化解读与评价。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最高的一个层次,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许多知识和能力才能形

3、成的一种专门能力,但高考考的只是“初步的鉴赏”,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只要对诗词曲有兴趣,对课内同类作品认真研读过,做这类题也并非很难。三、学教法指导:(一)、读“读”,是从文本中获取大部分第一手材料(感性材料)的唯一途径。对诗歌而言,“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从读诗中获取的第一手材料是鉴赏诗歌的先决条件。如何读?可事先设置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读,这个情境可以是喜境,也可以是悲境,让学生在喜境中读婉约诗歌,在悲境中读豪放诗歌或山水田园诗歌。还可

4、以事先选出与所读诗歌类型相同或完全相反的诗歌,比较着读。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只要是利于诗歌的鉴赏,都可采用。如慢读、快读、不快不慢地读、抑扬顿挫地读、闭着眼睛读、瞪着眼睛读、摇头晃脑地读等等。读的目的就是要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读出诗歌的意境,读出诗人的意绪(情感)。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只有通过读,才能把握其语气节奏的轻重缓急,了解词人的心绪。尤其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非读无以把握运气之长短,非读无以知晓情感之悲喜。同时,通过读,还可以牢牢抓住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关键词——诗眼或词眼)和特定

5、的意象。如“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关键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明月”(意象)。“读”是对诗歌的第一步感知,它让同学们粗浅地感知到了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轮廓,虽是模糊、朦胧,却给诗歌的深层鉴赏奠定了基础,导明了方向。(二)、悟“悟”是在“读”所感知获取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的理性思考过程。通过悟,可较为具体地把握诗歌意境、作者意绪等鉴赏内容,因此,这一步更为重要。那么,“悟”什么?悟诗歌意象,悟诗句中的关键词(诗眼或词眼)。1.悟意象在悟之前,同学们要明确诗歌意象在诗歌中具有哪些作用,如此,在悟的过程中方能变盲目为有的放矢。诗歌意象的作用与

6、散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如出一辙,大体上有这些作用: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借景抒情(这是诗歌惯用的“伎俩”,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塑造意境(其与“塑造背景或环境”有所不同。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

7、幅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对于读者而言,也只有“临其境”或“入其境”才能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衬托人物节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8、、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