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复习导学案19

唐诗宋词选读复习导学案19

ID:5746469

大小:41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3

唐诗宋词选读复习导学案19_第1页
唐诗宋词选读复习导学案19_第2页
唐诗宋词选读复习导学案19_第3页
唐诗宋词选读复习导学案19_第4页
唐诗宋词选读复习导学案19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诗宋词选读复习导学案1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踏莎行(候馆梅残)一、词人名片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出身于低级官吏家庭,父早亡,幼时家贫。1030年考取进士,初仕洛阳,与梅尧臣等人声气相通,提倡文学变革。景祐初入京后,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庆历年间,再度积极参与范仲淹所主持的“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后,复又长期贬外。至和年间入朝,逐渐上升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权要职位。晚年对王安石新法持反对态度。为官清正,喜奖掖后进。卒谥文忠。二、诗词故事芦荻画地欧阳修4岁丧父,孤儿寡母,生活贫困。因买不起纸笔,母亲便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小小的欧阳修知甘识苦、人穷志

2、大,从贤惠的母亲那里接受了诗书传统的熏陶,从小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培养了吃苦耐劳的性格。参加进士考试,三次名列第一。24岁中殿试甲科第14名进士。三、文题背景1.本调又名《抑长春》。此词所咏为暮春时节,莎草离披,践踏寻芳,写景抒情,与词牌本意正相切合。2.六一居士: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六一”具体指什么?欧阳修曾作《六一居士传》自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一代文豪,爱好广泛,志趣高洁,俨然杰出史家之风范。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

3、词,感知内容。候馆/梅残,溪桥/柳。草薰/风暖/摇/征。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寸寸/柔肠,盈盈/粉。楼高/莫近/危阑/。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 这首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中的离愁,下片写想像中居者的离愁。通过写旅人在征途中的感受,抒发了浓重的离愁别恨。二、悟读,诗情画境明媚的春色之中,出现了远行的旅人。他骑在马上,拉着缰绳,有点行色匆匆的样子。迎面吹来的风是暖和的,地面初长的嫩草散发出的芬芳,清爽宜人。然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这明媚的春景并没有给旅人增添一点快乐,相反,他离家

4、越来越远,就越来越感到那一片离愁的沉重,它似乎在逐渐扩散开来,变成了一片无穷无尽、看不到头尾的绵绵不断的春水。三、品读,鉴赏评析1.送别怀人之作,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委婉真挚,便成佳作。欧阳修的这首《踏莎行》却采用了两面兼写、对照映射的手法,试分析两面兼写能收到什么样的艺术效果。答案 两面兼写艺术效果人物意境情感①境判情同,境的扩大增加了情的容量。②章法井然,摇曳多姿,增添了情的浓度。行者候馆梅残春水迢迢驻马回首离愁无穷居者高楼危阑春山相隔柔肠粉泪倚栏远眺2.这首词的结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构思极妙,请说说妙在何处。答案 思妇泪眼登楼,遥望

5、春山隐隐,而行人为春山所隔,渺不可见。她的心不禁随行人远去,“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以春山况远,妙在词情词境在思妇的想像中推进一层,平芜、春山、行人,景一层层扩远,情一层层加深,情景融为一体,递进层深,有如剥笋,直到把主体“行人”置于极遥远处,好似置于极点而再生的手法。3.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答案 ①“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

6、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③“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④“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一体,景在想像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像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玉楼春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1)这首词通过哪些细节来表现主

7、人公的离别之恨?请作简要分析。答案 深夜听见风吹竹林的声音,感到其中充满怨恨。想在梦中寻找远离的亲人,偏偏梦难成而灯又熄。(2)“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两句极富神韵,请结合全词主旨作赏析。答案 这两句可谓情景交融,其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地描写了自然界的风竹秋韵,那万叶千声在主人公听来都是怨恨之声,引发了无限离愁别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