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论文(许)

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论文(许)

ID:12472737

大小:2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7

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论文(许)_第1页
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论文(许)_第2页
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论文(许)_第3页
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论文(许)_第4页
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论文(许)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论文(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揭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论文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姓名:许亚丽班别:1209班学号:127号-7-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姓名:许亚丽班别:1209班学号:127号【摘要】青少年时代是人生中一个最为美好的时期,同时又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学习、升学、未来方向的选择等一系列重要人生问题。在这样美好而重要的时期内,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校园内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个性的形成、提高心理素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有着极其重要意义。【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重要意义

2、建议-7-每个人在青少年时代大部分时间都作为着学生这个身份,学生时代几乎成为了青少年时代的代名词。这是人生中一个最为美好的时期,在这期间,精力充沛,求知欲强,纯真热情,对未来永远充满了无限憧憬;这个时期同时又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既不再是儿童,也称不上是成人,处在一个过渡阶段,同时面临着学习、升学、未来方向的选择等一系列重要人生问题。在这样美好而重要的时期内,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这个观念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校园内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个性的形成、提

3、高心理素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有着极其重要意义。一、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根据国内的大量调查:10%~20%的中小学生已经存在类型各异、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如常见的有厌学、逃学、过度焦虑、人际交往障碍、自我中心、抑郁、强迫行为等。全国约有3000万未成年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自杀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日益突出,当今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堪忧。(一)青春期的性质及特点我们了解到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讲,12~25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为青少年期,其中12~18岁又被称为“青春期”,是人成长道路上的第二次心理飞跃,是儿童迈向成人的过渡时期。这也是学生时代的重

4、要时期,是心理健康问题高发的时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是处于青少年期特别是青春期的个体,在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已经接近了成年人,性成熟也接近完成,从而自然的产生了“成人感”,但对于成人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缺乏足够的认识,故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过渡性是其心理和行为的一大特点。二是伴随着生理和性成熟的进程,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萌发了性的需要和强烈的独立需要。这些新的需要与青少年较低的心理成熟水平和他们特定的社会角色之间构成了矛盾。(二)家庭环境的影响作用-7-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很大程

5、度取决于家庭。一是父母的文化和心理素质。父母的文化水平和心理素质不高,能运用正确的方法来管教孩子的可能性也就不高。二是父母的教养态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人之常情,一旦走入极端,便会给孩子的成长增添巨大心理压力。三是家庭关系。不少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不良的家庭关系,父母关系紧张、教育孩子的观念差异使孩子心中充满恐惧焦虑,缺乏安全感,这样正常的教育就无法进行,孩子非常容易形成不良个性。(三)学生问题行为的突出存在学生问题行为,如厌学逃学、校园暴力、抽烟喝酒、撒谎、偷窃、早恋及婚前性行为等,不仅危及校园的安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家庭关系和社会

6、都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其中有学生自身的心理原因,也有教育内部的原因、家庭不良环境的影响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因素的共同效应,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四)来自社会的积极与消极影响社会影响包括社会文化、大众传媒及学生的同伴关系等方面。当今社会文化、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发展,通过形式多样的传媒,易于被具有好奇、探索、叛逆、求变的青少年所接受。一方面给学生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空间,让他们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这个世界,相互间的沟通更为便利、快捷;另一方面,也使他们毫无防备的接受一些不健康、消极的影响。如一些不健康的影视资料、一些扭曲

7、的价值观念以及对于网络的过渡沉溺。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7-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技术,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生形成有利于个体生存、发展的基本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从内容上分为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维护,前者是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帮助其学业、事业成功;后者则是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适应社会,茁壮成长、健康发展。从性质上,心理健康教育又可分为发展性教育与补救性教育,前者主要面向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进行培养促进,使学生的心理品质不断优化;而后者则主要针对处于不良状态或心理出现问题的学

8、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其恢复到常态。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性质上看分为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全面帮助青少年学生解决成长道路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