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的命运_论文

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的命运_论文

ID:12474278

大小:51.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7-17

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的命运_论文_第1页
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的命运_论文_第2页
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的命运_论文_第3页
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的命运_论文_第4页
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的命运_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的命运_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春秋战国时期论辩文化摘要: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谈士飙起。论辩之风盛行,不仅在学术上,不同的流派、观点互相辩驳诘难,在政治制度的改革与保守、军事策略的选择、外交的应对上也都充满论辩精神,儒、墨、道、法的辩论风格各具特色,形成精彩纷呈的论辩文化。关键词:春秋战国;论辩;文化中图分类号:DF08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1-2397.2009.05.18春秋战国是一个如此特别的时代,如果套用狄更斯《双城记》的开篇名句,可以说:这是一个军事上战火纷飞,文化上精彩纷呈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变革与保守激烈争辩的时代;这是一个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

2、势的时代;这是一个宏言伟论和巧言诡辩交相辉映的时代,这是一个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世界上唯一无二的时代。百家争鸣,形象地概括了这个时代的特征。“鸣”者,发表意见,阐明观点也;“争”者,互相辩论,以定正误也。25春秋战国时期论辩文化摘要: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谈士飙起。论辩之风盛行,不仅在学术上,不同的流派、观点互相辩驳诘难,在政治制度的改革与保守、军事策略的选择、外交的应对上也都充满论辩精神,儒、墨、道、法的辩论风格各具特色,形成精彩纷呈的论辩文化。关键词:春秋战国;论辩;文化中图分类号:DF08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1-2397

3、.2009.05.18春秋战国是一个如此特别的时代,如果套用狄更斯《双城记》的开篇名句,可以说:这是一个军事上战火纷飞,文化上精彩纷呈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变革与保守激烈争辩的时代;这是一个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的时代;这是一个宏言伟论和巧言诡辩交相辉映的时代,这是一个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世界上唯一无二的时代。百家争鸣,形象地概括了这个时代的特征。“鸣”者,发表意见,阐明观点也;“争”者,互相辩论,以定正误也。25在所有的时代特征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是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及与之相伴生的论辩文化。因为如果就战争的频繁而言,则中国几千年间不绝于史。从楚汉争雄到三国鼎立;

4、从隋唐烟尘到宋金鏖战,其战事之惨烈,战局之�异,也未尝不如七雄五霸闹春秋,但以各种学术之自由争辩,兴替纷呈,则后代皆无出其右者。儒墨道法,诸说并起,各竖旗号,或倡仁义,或言法治,或主兼爱,或谈无为,都想在思想领域里,占领一席之地。诸说之间,不仅互相融会渗透,而且互相辩驳诘难。“周孔既殂,微言中绝,谈士飙起。幸世之去圣辽远,而�人之宗乎己也。各文其文,而纷纭其术于天下。”[1]想是时也,这些论辩大师们,在辩坛上神采飞扬,或慷慨激昂,或娓娓而谈,或妙语连珠,或旁敲侧击,令人神往。论辩,狭义而言,是针对某一论题的不同意见的争论辩驳。《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说:“彼此使用一定

5、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2],就是从狭义的立场对论辩所作的定义。广义而言,则一切有目的的语言交往活动,包括谈话、演讲、辩论都可称之为论辩。本文基本上采取的是狭义的论辩定义,有时也兼顾广义。一、谈士飙起,论辩成风25论辩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列子》和晋张华的《博物志》都载有关于“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孔子东游,见两个儿童争辩太阳与人的距离。一个说太阳早晨离人远,中午离人近,理由是早晨凉快,中午炎热,近热而远凉。一个说不然,太阳早晨离人远,中午离人近,理由是早晨太阳看起来大,中午看起来小,远小而近大。“孔子不能决

6、。两小儿笑曰:孰谓汝多智乎?”遗憾的是孔子没有学过天体学,那时,人们也没有掌握地球围绕太阳转的知识,以致博学如夫子者,竟被难倒。这里我们不是讥笑孔子的无知,而是赞扬两小儿的多智。孔子周游列国,一路行来,田间路旁,都可以碰到善辩的普通百姓。《论语•微子》有精彩记载:首先是遇到楚国的接舆(专门伺候客人上下车的侍者)在接车时高唱:“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这首歌以凤凰暗喻孔子,讥笑他在天下无道时,仍不归隐,歌词和儒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入世思想是不相容的。孔子本想下车和他辩论一番,但接舆“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7、。”25在一个渡口,遇见田间的两个农夫长沮、桀溺在耕田,便让随行的子路去问路。这本是极寻常的一件事。但一不小心,又遇到两个尚思善辩的人。问于长沮,长沮说:既然是孔子,“是知津矣。”问的是行走之路,答的是从政之路。孔子周游列国,考察各国社会情况,怎么会不知道路在何方呢?其揶揄之意不言而喻。问于桀溺,桀溺更借题发挥讲起了大道理:“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与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把子路数落了一番:天下大乱,谁能拯救呢?你与其追随像你老师那样躲避坏人的人,倒不如追随像我们这样躲避乱世的人。子路回去把长沮、桀溺的话报告了孔子,引起孔子的无限感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