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智顗教觀思想體系

天台智顗教觀思想體系

ID:1249845

大小:153.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7-11-09

天台智顗教觀思想體系_第1页
天台智顗教觀思想體系_第2页
天台智顗教觀思想體系_第3页
天台智顗教觀思想體系_第4页
天台智顗教觀思想體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天台智顗教觀思想體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天台智顗教觀思想體系林志欽真理大學宗教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提要  在中國佛教諸大宗中,若論其教理、觀行兩皆整備,具足周詳體系之宏模,無疑地天台宗將是其代表性之著者。吾人欲系統性地掌握整體佛法之教行,天台教義亦誠為極佳入路之一。而智者大師智顗(538~597)實乃天台立宗之師,全體教觀思想體系之奠立者。  然則,智顗之學說體系在其各主要著作中雖見端倪,猶乏全面之統整。本文之作即欲依智顗《妙法蓮華經玄義》、《摩訶止觀》、《維摩經玄疏》等重要著作所提,進一步將之整合,以呈顯出智顗晚期思想圓熟之下所建立的全體教觀思想之完整架構。此中,論及了「五時八教」說、分約「教部」與「教相」而論化儀四教五時、通別五

2、時說、化法四教十六門、觀門化儀之三種止觀、觀門化法之四教十六門與三觀等,進而建構起智顗教觀思想之體系。此外,亦論及權實與本跡義,以及約《法華經》而言教判之三種教相論,實不外乎在彰明前述之體系與權實為用之義。  關鍵詞:1.三種教相 2.五時八教 3.教觀 4.權實 5.本跡 6.教觀    7.智顗 8.天台一、前言  在中國佛教諸大宗中,若論其教理、觀行兩皆整備,具足周詳體系之宏模,無疑地天台宗將是其代表性之著者。天台宗立宗以來,教觀之雙美即屢屢為人所稱道。吾人欲系統性地掌握整體佛法之教行,天台教義亦誠為極佳入路之一。而天台之祖承,智者大師智顗(538~597)雖稱四祖,[1] 實乃天台立宗

3、之師,全體教觀思想體系之奠立者。其不僅建構了天台宗義之詳備理論,[2] 後代弟子亦皆在其所立之規模下作進一步的闡釋與推述。因此,要把握天台思想,不能不由諸智顗。  智顗思想除受其師慧思之啟發、提點者外,[3] 亦批判性地綜攝當時所有南北眾家教判思想,[4] 從而建立起更廣大而深細之教觀體系。其如諦觀(高麗人,西元960年入宋)《天台四教儀》所言,乃欲以「判釋東流一代聖教罄無不盡。」(T46.774c)〔按:本文所引《大正新脩大藏經》之出處,採略號標記法,直接附於引文之後。例如:「T46.1a-b」即代表《大正新脩大藏經》冊46,頁1,上欄至中欄。〕  然則,智顗之學說體系在其各主要著作,如《妙

4、法蓮華經玄義》(簡稱《法華玄義》)、《摩訶止觀》、《維摩經玄疏》等之中雖見其端倪,猶乏全面之統整。此蓋因智顗之講述,如《法華玄義》與《維摩經玄疏》乃釋經之作,非專為立宗而說,故受囿於釋經之體例;前者與《摩訶止觀》又一偏教相之闡釋,一主觀行法門之發揮,故詳略互現,各具體系,缺乏整體之統合。此對天台家說而言,誠屬一大遺憾!本文之所由作,即欲依智顗上述之作,進一步將之整合,以呈顯出智顗晚期思想圓熟之下所建立的全體教觀思想之完整架構。 二、「五時八教」說  探討智顗之思想體系,首先必須論及的即是「五時八教」說。緣於前引諦觀《天台四教儀》言:「天台智者大師以『五時八教』判釋東流一代聖教罄無不盡。」(T4

5、6.774c)以此作為智顗教相思想之總綱領。隨著《天台四教儀》一書之日著,歷來即皆習以「五時八教」說總括智顗之思想。  實則,「五時八教」一名雖因諦觀《天台四教儀》而著,智顗本人已有「五時」、「八教」之各別用語。如《法華玄義》言:「今釋此譬,總喻半滿『五時』」(T33.810b);《妙法蓮華經文句》(簡稱《法華文句》)云:「敷『八教』網,亙法界海。」(T34.3b) 至於二語之合稱則自天台六祖唐.湛然(711~782)時已有。如其釋《法華玄義》之《法華玄義釋籤》(以下簡稱《釋籤》)有:「『五時八教』,故云種種。」(T33.816c) 其後釋《法華文句》之《法華文句記》[5] 亦有:「種種之言,

6、亦不出『五時八教』。」(T34.171c)  「五時」意指釋迦佛一代之教說分為前後五個時期:一、華嚴,二、鹿苑(三藏),三、方等,四、般若,五、法華、涅槃。[6] 「八教」如《法華文句》所言:「先佛有漸、頓、祕密、不定等經;漸又三藏、通、別、圓(按:指諸漸教所含教相乃包含此四教)。今佛亦爾。」(T34.3b) 即合漸、頓、祕密、不定與三藏、通、別、圓等二種四教為八。智顗並未提出區別二種四教之專詞,《天台四教儀》則稱前四教為「化儀四教」;後四教為「化法四教」(T46.774c,776a)。  「化儀四教」、「化法四教」二詞之用實亦始自湛然。其所作之《止觀義例》[7] 有言:「教雖有八,頓等四教是

7、佛『化儀』;藏等四教是佛『化法』。」(T46.448c) 又,其《釋籤》亦有:「以此三法對祕密故,則『化儀四教』。」(T33.825b)其後湛然之門下明曠依用二義,於《天台八教大意》[8] 一書言:前佛後佛自行化他,究其旨歸,咸宗一妙:佛之知見。但機緣差品,應物現形,為實施權,故分乎八:頓、漸、祕密、不定,化之儀式,譬如藥方;藏、通、別、圓,所化之法,譬如藥味。(T46.769a)「化儀」之意,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