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试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版

ID:12504218

大小:6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7

教育心理学考试版_第1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版_第2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版_第3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版_第4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考试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主要构成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有: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1.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2.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3.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4、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作用: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实验研究、描述性研究、相关研究。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况 (1)萌芽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

2、家桑代克在自己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而后又有《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性差异与测量》。1908年,我国最早是《教育实用心理学》,房东岳翻译,作者是小原又一。1924年廖世成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维特罗克提出了生成学习理论与技术第二章中学教育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心理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二)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特征1.少年期(11、12~14、15岁)初中阶段这是个体从童年期

3、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性格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2.青年初期(14、15~17、18岁)高中阶段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学习准备: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证明实验,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关键期: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在这个时期正确的教育效果最大)2~3岁时学习计数能力、口头语言的第一关键期。5岁左右时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关键期,3岁左右是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第二节中学生认知的发展1、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婴儿到青春期的

4、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有客体永恒性(二)前运算阶段(2~7岁)1.单维思维(即思维的片面性);2.思维的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1.多维思维;2思维的可逆性;3.去自我中心;4.具体逻辑推理。(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有逻辑推理能力。2、维果斯基认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学生心理机能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还提出教学先于发展。3、初中二年级是学生观察概括性发展的转折点,也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4、中学生的行为突出表现在:

5、喜欢争论;理想主义。第三节中学生人格的发展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1.婴儿期: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岁~l岁);主要任务形成信任感2.幼儿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1岁~3岁);形成自主性3.儿童早期:主动感对内疚感(3岁~6岁);发展主动性4.儿童晚期:勤奋感对自卑感(6岁~l2岁);发展学习中的勤奋感5.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岁~l8岁)。建立自我同一性6.青年期: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 形成亲密感7.成人期:繁殖感对停滞感(24~65岁);8.老年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65岁~死亡)三、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6、。四、学校怎样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统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社会的统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实践活动的统合;第四节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1、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2、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3、自我认识: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4、自我体验:个体对自己的自我体验,5、自我控制:属于对自己的意志控制,三、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一)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二)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三)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四、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偏爱的的习惯

7、采用的加工信息方式。种类:1.场独立与场依存(这两个概念的提出者是赫尔曼·威特金);2.沉思型与冲动型(这种认知方式是杰罗姆·卡根提出的);3.整体型与序列型(戈登·帕斯克)。(二)智力差异2.智力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智力的个体差异反映在量和质的不同。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1.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