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

典型案例: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

ID:12510526

大小:13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7

典型案例: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_第1页
典型案例: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_第2页
典型案例: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_第3页
典型案例: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_第4页
典型案例: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典型案例: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以电子技术专业为例)一、案例背景进入十二五期间,中职学校专业发展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一是学生入校选择专业时对未来工作岗位认识不清,入校后部分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不浓;二是专业人才培养与建设缺少企业深度参与,未形成校企共建、共管的合作机制;三是原有课程体系下的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关联度弱,人才培养偏离企业岗位用人要求;四是学校教学体系与职业技能鉴定体系脱节,人才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很好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五是学校一元下的教学资源软、硬件和“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

2、在上述诸多问题中,课程体系的重构显得更加突出和迫切。课程体系建设是中职示范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很成熟的方案,各中职学校都在结合自身实际,确定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能够实际操作的、目标非常明确的、工作任务十分清晰的、符合市场和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具体的方案。其落脚的重点就是课程体系的构建。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原本上已经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但是,现在看来,原来那套课程体系基本上就是专科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压缩版和简化版

3、,或是将原有的学科课程加以重组的结果,已经显得陈旧落后,不能充分体现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宗旨,不能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对原有的中职课程体系进行彻底打破,消除传统的、固有的课程体系观念,二、案例目标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突出技能,突出实操,建立具有现代中职教育特色的、能够体现“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目标”适应岗位需要的新的课程体系。三、工作过程(一)课程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一般要经过六个步骤:一是课程的市场调研与论证;二是课程的开发与选择;三是课程

4、的结构与分层;四是课程的整合与实施、五是课程的落实与检查、六是课程的评价与反馈。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核心课程体系,涉及一下两大方面:一是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技能。它们是通用性、适应性最强的技能,是人们在职业生涯甚至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并能体现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最基本的技能,它强调的是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和资源。二是核心课程。核心能力的培养,必然要求有相应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课程体系中,有一部分是对形成核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的核心课程群,构成核心课程体系。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

5、容:基础课程、主干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并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实施,达到完整有序地完成既定的一个共同的目标任务。(二)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1、突出职业素质培养。包括学生道德、技能等能力培养。其表现在基本素质能力、专门技术能力、职业关键能力、其他能力等四个方面。其中基本素质能力,就是专门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进行培养。2、突出职业知识学习。这实际上是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也称核心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对职校学生至关重要,会大大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程度,可以让学生更加从容的对待挫折,面对风险。3、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这一原则

6、突出的是对学生专门技术能力的培养,这是职校的本质所在。4、突出终身教育的培养。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人的不断学习已成为人的主观要求。其中,对技能的不断学习将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三)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方法——“三大过程”第一大过程:主要是对专业的开发、论证、申报、确定的过程。分为四个步骤:1、进行市场调研,确立拟开发的专业,对拟开发的专业进行可行性研究;2、拟定拟开发专业的人才培养初步方案,邀请企业、行业、权威部门等专家、学者,或学校专业论证委员会,对拟开发的专业进行专业论证,并对确定的专业形成专业论证报

7、告;3、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申报专业,取得专业批复;4、对批复核准的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第二大过程:主要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分为五个步骤(下面以电子技术专业为例):1、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应根据学校自己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实训条件、生源素质等,对所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见图表一)。图表说明:首先,学校经过调研所确定的专业为维修工,也就是人才培养的定位是维修工。对学生来讲,将来的职业或岗位就是维修工。其次,根据市场调研,市场对维修工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初级维修工、中级维修工、高级维修工,

8、以及维修技师和高级维修技师。第三,学校根据自己的师资、实训条件、教学水平、生源素质、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等,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中级维修工。第四,进一步说明中级维修工培养目标定位的可行性条件。第五,对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图表一、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框架图职业(岗位)维修工初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