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让学生会提问题

浅谈怎样让学生会提问题

ID:12524753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7

浅谈怎样让学生会提问题_第1页
浅谈怎样让学生会提问题_第2页
浅谈怎样让学生会提问题_第3页
浅谈怎样让学生会提问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怎样让学生会提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怎样让学生会提问题姜从梅山东省即墨市蓝村镇第二小学邮编266232摘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以说“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人们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更是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并讲述了如何通过尊重学生,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词:尊重学生、创设和谐教学环境,留

2、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美籍华人李振道教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做学问,先学问;只学答,非学问。”现代教育心理学家亦认为: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好问是儿童的天性。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疑才能更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产生质疑的欲望。然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常见的是教师提问,学生答,学生被教师设计好的问题牵着鼻子走,很少有机会提出自己心中的困惑。久而久之,儿童好问的天性便慢慢的泯灭了,好多学生被训练成了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数学课堂中如何张扬学生个性,

3、激发他们大胆质疑呢?一、尊重好问天性,激励学生爱提问题。每个人都有好奇心,这是人的天性。只是这种天性有的被激发出来了,有的却被泯灭了。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责任是激发学生提问题的欲望,尊重他们好问的天性,使他们爱提问题。我班有一个孩子叫由德超,去年从蓝村三小转过来的学生。这个孩子与众不同,十分好问。他不分场合、时间,想问就问。开始我真有点反感,但时间久了,我越来越喜欢他、佩服他了。觉得他是一个思维敏捷、聪明好问、很有想法的孩子。渐渐地我从他身上悟出爱提问题对一个孩子智力发展的重要性。从此,我不仅能耐心、积极的回答学生的

4、问题,还向学生们介绍科学家小时候善于观察、勤学好问的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由德超的带领下,学生们能通过看书等途径自己寻找答案了。现在想起来,我真庆幸我没有扼杀一个孩子的好问天性。二、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敢问。新课程理念强调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所以教师要克服自我中心意识,确认师生之间的各自地位在课堂上是平等的,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身心才会放松,大脑活动才会频繁、兴奋,学习效果才会更好。去年上课两个周下来感觉课

5、堂气氛很不活跃,课堂上很少有人回答问题,更别说主动提问了。究其原因,是大多数学生说怕回答错了被老师批评或被同学取笑。有的学生甚至还说,每当老师提问时,他们心里就非常害怕,暗暗祈祷千万别被老师叫到自己。试想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下,学生怎能主动去探究、质疑呢?要想让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问,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形成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

6、方法和体验。尊重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尊重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做到平等地和学生相处。在尊重的前提下进行正确引导,鼓励质疑,学生信心有了,勇气足了,就能大胆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了,自然也能大胆质点疑、问难。三、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提出创造性的问题。在教学中,老师经常会抱怨学生虽然一天一天地长大,却一年不如一年地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究其主要原因,是老师本身没有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常常是老师在备课时研究教法多,分析教材多、而研究学法少、考虑学生少,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古人云:“疑

7、者,觉悟之机;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亚里士多德说:“创造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了疑问,才能深入地思考,才能找出发人深省的难题和问题。”科学创新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勇于怀疑、敢于批判。例如,“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一课,开始,学生用猜、剪、拼、量和算等方法得出结论,这一过程是学生以与前人的推理验证相同的方式在进行学习,已经是在进行一种“再创造性的学习”了,但这时,教师并不满足于这样,提出了“通过三角形内角和,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于是,学生又一次进入了思维活跃状态,他们通过交流、合作,逐一地

8、发现了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从而学生讨论总结出了n边形的内角和:n个180中减去360,或(n一2)×180这一正确结论。在这里,最重要的并不是学生掌握了多边形内角和的结论,而是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他们的创新精神。. 学生创新需要时间,创新需要空间。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养成创新的习惯,才能培养创新的能力。离开了学生的活动,创新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