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阈下的新华社对外报道研究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新华社对外报道研究

ID:12540636

大小:3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7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新华社对外报道研究_第1页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新华社对外报道研究_第2页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新华社对外报道研究_第3页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新华社对外报道研究_第4页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新华社对外报道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新华社对外报道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接受美学视阈下的新华社对外报道研究  【摘要】接受美学强调以读者为中心,关注传播效果,对文本的“未定性”及读者的“期待视野”给予高度重视。新华社2015年“习近平访美”的对外报道内容中,含有观点词的标题占标题总数的71%,先期坐实了文本意义,消解了文本应有的意义“空白”或“未定点”。同时正面报道占所有报道的77%,表现出较强的舆论导向性和较低的结构召唤性。新闻报道模式化、受众需求等同化使新华社文本客体期待视野与西方受众主体期待视野难以产生很好的“视野融合”。因而,对外报道应充分考虑受众需求,顺应受众期待的视野,从而产生良好的对外传

2、播效果。  【关键词】新华社;接受美学;文本未定性;期待视野  “领导人出访”不仅是加强国际交流的一个必要手段,也是展现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如何有效地开展“领导人出访”对外报道,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对外传播研究中的一个重点。接受美学又称“读者接受学”,正式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以姚斯(HansRobertJauss)和伊瑟尔(WolfgangISer)为代表的德国康斯坦茨学派,借鉴解释学、现象学等理论,提出了读者中心论,建立了以期待视野、召唤结构、文本未定性、审美经验、阅读阐释等为主的一整套概念体系[1],促使文学研究发生

3、范式的转移。接受美学虽然是一种文学理论,但是对“宣传现象同样有效”。[2]本文以接受美学为视角,分析新华社2015年“习近平访美”对外报道,并以美联社的“习近平访美”报道为参照,研究新形势下我国通讯社如何有效开展“领导人出访”的对外报道。  一、接受美学的两个重要理论:“文本未定性”和“期待视野”  (一)文本未定性  接受美学指出,任何文学文本(text,也译为“本文”)都具有未定性,都不是决定性的或自足性的存在,而是一个多层面未完成的图式结构。[3]这个图式结构包括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语音和建立在语音之上的语音系统。第二个层

4、次包括所有的意义单位,不管它们是单词、句子,还是复合句构成的单位。第三与第四个层次包括再现的对象和这些对象得以显现的图式方面的内容。这些层次和维面构成一个框架,充满了未定的点或未定之处,有待于读者去填补。读者这种填补未定点的介入行为,称为“具体化”。[4]作品的意义不是文本中固有的,而是从阅读“具体化”活动中生成的,[5]是文本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读者的能动性创造使一部文学作品最终得以实现。  (二)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阅读一部作品时读者的文学阅读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接受美学认为,

5、在阅读活动中,读者的理解要受“前见”或“前结构”的影响和制约,没有“前见”或“前结构”,理解便不可能发生。与接受主体的期待视野相对的是接受对象―作品的“客观化”。任何一部作品的产生必须得到“客观化”,即与一个客观的标准相符,才能获得接受,而这种超主体的客观标准,恰恰就是期待视野。[6]  二、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从“文本未定性”和“期待视野”出发考察新华社2015年“习近平访美”的对外报道是否存在“文本未定性”,是否与西方受众的期待视野相融合。  三、研究方法及选样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主要以

6、各种文献为研究对象,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通过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  (二)样本选取  鉴于2015年习近平访美日期是9月22日至28日,选样时间定为2015年9月17日至10月3日。关注习近平访美前后5天的报道是考虑到媒体关于此事件的前期报道和后续报道。另外,由于本研究考察的是“习近平访美”的对外传播,所以语言定为英语。登录新华网英语频道进入“XiJinpingvisitstheUnitedStates”专题,过滤掉评论文章(评论

7、文章是对事件发表意见,表达态度,非客观报道)、图片报道,最终收集到新华社样本量为62篇。登录美联社官方网站,以“Xijinping”和“PresidentXi”为关键词,共搜索出美联社关于“习近平访美”的新闻报道22篇。  四、研究结果  (一)新华社报道中新闻文本的未定性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一般情况下通过“5W”向受众展示整个新闻事件。新闻具有与文学同样的叙事性特征。新闻报道文本的未定性与文学文本一样,在其叙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表现为文本的意义空白和不确定性。不同的是,新闻报道文本的未定性是通过客观的叙事态度、叙事

8、方法和叙事语言呈现的。[7]下面就从叙事语言和叙事态度两个方面分析新华社新闻报道中文本的未定性。其中,叙事语言以新闻标题中的观点词为例,叙事态度则以新闻报道基调为分析对象。  1.新闻报道标题中观点词分析。新闻标题,是一篇新闻最重要,也是最醒目、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