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

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

ID:12548563

大小:33.7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7

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_第1页
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_第2页
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_第3页
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_第4页
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㈠钻孔灌注桩(工程桩、抗拔桩、支护桩、立柱桩<下段>)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⒈桩孔施工(制孔)①桩位复测验收:轴线与桩位的测量定位必须由专职测量人员测量,平面检查。桩位允许偏差:a、单排条形桩基沿垂直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边桩的允许偏差为D/6且不大于100;b、条形桩基沿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中间桩的允许偏差为D/4且不大于150;c、单柱下的单桩允许偏差为D/15;d、相邻两桩不能偏往同一方向。②护筒埋设:应准确、稳定。护筒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5cm,护筒内径应大于

2、钻头直径10cm,其高度不宜小于1米。③泥浆:泥浆护壁对泥浆性能的指标要严格控制,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施工过程中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底下水位1米。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直至浇注混凝土。浇注混凝土前,泥浆比重应小于1.15~1.20,废弃的泥浆、渣应按环保的有关规定处理。④钻机就位必须进行开孔前验收:钻机转盘中心与用于定位的“+”字线点基本重合,误差不得超过5cm,并检查钻机水平,主动钻杆、立轴导管垂直,整体机架周正稳固。同时要测定机台高度,验测钻具长度,及时记录填表。⑤在成孔过程中钻机偏斜,整体塔

3、架晃动,应随时责令施工方矫正垂直度偏差小于1%。⑥桩径:成孔孔径不得小于设计桩径,要经常检查被磨损的钻头外出刃的大小,防止缩颈。成桩后的有效桩径不得超差±5cm。钻头合金遭到破坏应及时更换、修复。⑦混凝土灌注前监理人员须亲自测定孔底沉渣和泥浆比重。测定沉渣必须在循环液处于静止状态,在停泵1010分钟后进行,否则测量数据无效。重锤检测时,手感要好,测绳测定计算时孔深要加钻头锥体投影2/3高度,沉渣厚度不得大于5cm(端承桩)和10cm(摩擦桩)。①各施工参数,桩直径、有效桩长、入岩深度(长度)、桩顶标

4、高、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质量控制。端承桩终孔深度以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及设计桩长双控,摩擦桩终孔深度以设计桩长为主。2.钢筋笼制作①进场钢筋必须具备质保书或出厂合格证,规格与设计相符并见证取样送检合格方可使用。焊接长度单面焊为10倍d,双面焊为5倍d,焊点错开距离>35d。同一截面上焊点不超过50%,钢筋笼规格与设计相符,允许误差为(a)主筋间距:±10mm。(b)长度:±100mm。(c)箍筋间距:±20mm。(d)直径:±10mm。②每2米设一组(4根)耳筋,耳筋高度度不小于6cm

5、。③下钢筋笼前要测笼长度、检查外观质量,验收合格后方可下井,每节钢筋笼焊接后要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下钢筋笼。④经常抽检:主筋间距、加强筋外径、箍筋间距、直径、焊接长度,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⒊钢筋笼放置:设置耳筋,吊直、扶稳、缓下不得碰壁,防止变形弯曲,根据护筒口标高、桩顶标高计算好钢筋笼顶深度和吊筋长度,设置好吊筋,防止跑笼和浮笼。⒋砼灌注⑴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为C25~C30,坍落度18~20cm。必须具有配合比验证,混凝土拌合前,首先要把原材料砂、碎石含水量检测,确定施工配合比。⑵砼试块制作

6、:旁站监理要在现场见证取样,要求每根桩应做一组(3块)试块。须具代表性、真实性。⑶导管:直径宜为25~30cm,底管长度不宜小于4米。密封、同心度要符10合要求,使用前在地面接好,通水试压(0.6~1.0Mpa)检查,确认不漏水、不弯曲方可下井使用,底口距井底30~50cm。⑷起拔导管应缓慢不得刮碰钢筋笼。⑸要控制好清孔结束至开灌时间的间歇,如时间过长,应重新清孔测沉渣。⑹首灌时,监理必须在场监督,混凝土首灌量必须满足使导管一次埋入砼面以下0.8米以上,每次减管时应测混凝土浆面,始终保持导管在砼中的

7、埋深不少于2米。⑺监督连续浇筑,间断时间不得超过45分钟。⑻最终砼面标高必须高出桩顶标高一倍桩径,等开挖破桩时凿除。⑼混凝土灌结束时,要测量混凝土面标高,计算实际混凝土方量和理论混凝土方量及充盈系数,并做详细记录。5.钻孔灌注桩常见病害的成因及防治⑴钻孔灌注桩包括成孔和成桩两大过程,是项工序环节较多,工艺比较复杂,技术要求较高,工作量较大,并需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快速完成水下灌注混凝土的隐蔽工程。施工过程控制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稍有疏忽,就难免出现质量病害,造成病桩或断桩等重大质量事故,危及桩基工程的质

8、量。为此,必须以系统工程的观点,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明确工序质量标准,建立严格的施工管理和工序质量检查制度,以工序过程控制,来保证成桩质量。在完善施工工艺、提高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成孔、成桩过程常见病害的产生原因,总结研究其预防治理措施,以期将施工质量病害的影响减至最低限度,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桩基施工任务。⑵成孔过程①护筒冒水:护筒外壁冒水,严重的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位移,造成成孔偏斜,甚至无法施工。病因分析:埋设护筒时周围填土不密实;或护筒内水位相差太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