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务英语翻译的用词技巧

浅谈商务英语翻译的用词技巧

ID:12611534

大小:243.50 KB

页数:153页

时间:2018-07-18

浅谈商务英语翻译的用词技巧_第1页
浅谈商务英语翻译的用词技巧_第2页
浅谈商务英语翻译的用词技巧_第3页
浅谈商务英语翻译的用词技巧_第4页
浅谈商务英语翻译的用词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商务英语翻译的用词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商务英语翻译的用词技巧1、相关定义1.1、加译的定义陶振孝、徐一平在《日译中教室》中提到,翻译过程中把原文原句里没有的,或者没有表面化的东西,使其在译文中表现出来,这部分我们视为添加,用翻译术语来说,叫做”加译”。[4]日本学者远藤绍德则对加译有着更为简单而抽象的认识,翻訳の際、原文にないことばを付け加えて訳すことである。」[5]译者对原文进行增补,必须要把握一个度,既不能过头,也不能不及。尊重原文,符合译入国说话习惯,适当正确地进行增补。1.2、减译的定义高宁在《新编日汉翻译教程》中提到:所谓减译就是根据汉语和日语不同的表达特点,略去日语原文中”多余”的词语,当

2、然”多余”只是相对的,对于汉语的译文而言,因为”多余”部分所表达的意思已经包含在译文的其他部分中了。减译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内容,使译文简洁明了,易于理解。[6]减译的前提是在无损原文信息内容的准确传达的条件下,使译文更加符合原文的涵义,并且,应使翻译效果更好,更能”传神”,通过简化的语言给人一种明快之感。1.3、翻译的定义与原则2.1翻译的定义2.1翻译的定义学习翻译,就要了解翻译,要知道什么是翻译,即应给翻译下一个怎样的定义。首先看词典中对翻译下的定义:“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于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活动即为翻译。——《现代汉语词典》日本翻译家河野好

3、藏的定义:翻訳とは、文字通りといえば、一つの国語からほかの国語への内容の移しがえである。/所谓的翻译,按照字面来讲,是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内容的转换。日本翻译研究家别宫贞德的定义:ある言語で表現された情報を、別の言語の等価な情報に置き換えること。/把某种语言所表达的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等值的信息的活动即翻译。翻译是一种转换活动,但是转换的具体东西,三个定义有所不同,词典的定义是语言文字的意义,河野的定义是内容,别宫的定义则是信息。三者表达虽然不同但是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从现代语言学的观点出发,别宫的定义不仅要转换信息,而且还要求等值,似乎更靠近现代翻译理论的说法

4、。关于定义中的”等价”,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曾提出过”动态对等”的理论——”就是指译文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要基本等同于原文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翻译这种行为的最终目的就是”等价”地再现原语言的意义或者说要表达的信息,而不是强求字句、词义的等价和表达方式的完全一致。日译汉翻译也就是要达到将甲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用最接近、最自然的乙种语言等价地再现出来。如果单纯去追求形式上的完全对应,有时候反而会违背翻译的忠实性这一原则。而且,在文学作品中除了包含文字信息之外,也蕴藏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因此,文学作品的翻译,更是难上加难。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向

5、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容易,因为至少是无须构想。但到真的一译,就会遇着难关,譬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时候可以回避,翻译上却写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到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面摸一个急于要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者、翻译家幸德秋水(18713—1911)也曾说过:”翻译远比著述难,至少不亚于著述。”(《翻訳の苦心》)这些翻译前辈的经验之谈,说明翻译不仅是”再创作”,而且同创作相比有其特殊艰巨性的劳动。搞好翻译,也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使持不同语言的国家与民族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开拓了交流的通道。1.4、隐喻的定义和

6、概念隐喻隐喻的界定隐喻的界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metaphor”迄今也没有一个共同认可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都是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赋予它各种不同的定义(谢之君,2007)。”一般说来,从狭义上讲,隐喻是指语言词汇和句法运用的一种特殊方式;从广义上讲,它是用于认知上的概念化过程,认为‘思维在本质上是隐喻的’”(谢之君,2007:59)。认知语言学的创立者莱考夫等人将隐喻提升到认知层面,他们(1981)认为,隐喻实质上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类事物。隐喻无处不在,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还存在于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为的一般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的。隐

7、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认知范畴。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由概念构成的,概念隐喻是创造新概念的重要途径。莱考夫和约翰逊(1981)认为,没有隐喻便无法建立起我们的概念体系,就无法认知世界,当然就无法生存,所以,他49们把概念隐喻称为”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冯晓虎,2004)。用”ARGUMENTISWAR”这个概念隐喻举例说明,许多日常用语都映射了这个概念,如Yourclaimsareindefensible(你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不能防卫的);Heattackedeveryweakpointinmyargument(他攻击了我论据中的薄弱环节)。尽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