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田歌旋律音调三声韵构成研究

湖北田歌旋律音调三声韵构成研究

ID:12612706

大小:57.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7-18

湖北田歌旋律音调三声韵构成研究_第1页
湖北田歌旋律音调三声韵构成研究_第2页
湖北田歌旋律音调三声韵构成研究_第3页
湖北田歌旋律音调三声韵构成研究_第4页
湖北田歌旋律音调三声韵构成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北田歌旋律音调三声韵构成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湖北田歌旋律音调三声韵构成研究  摘要:文章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中辑录的287首主煞型田歌为研究对象,立足旋律微观结构分析理论,通过对“声韵”、“声韵型”等概念的阐释以及三声韵命名、分类、形态、特征的探究,拟构建以三声韵结构为基础的民歌三声腔分析实践体系,以期达到从细部了解田歌这一古老民歌品种的旋律构成情况并及探索其规律之目的。  关键词:湖北;民歌;田歌;旋律;三声腔;声韵;中国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学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1.03.003  

2、  [CDF10〗  作者简介:向文(1971~),男,长江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荆州430020)。  收稿日期:2011??03??18  序言  早在1990年代,赵宋光就从旋律学学科建设的高度阐述了构建旋律分析立体框架的十二维度设想,设想从宏观的旋律结构逻辑、中观的旋律布局和微观的旋律细部三个层面展开[1],对旋律的研究与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所研究之旋律范畴属“狭义”层面①,即立足于横向音高,且着眼于旋律细部,在对旋律调式做一般性统计的基础上,发展和运用民歌旋律三声腔分析之研究成果,对湖北田歌旋律音调的三声韵构成进行分析、统计和

3、初步研究。  本文属集成后研究。笔者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2](后简称《集成》)中整理出田歌315首,其中,鄂东北58首,鄂西北55首,鄂中南75首,鄂东南39首,鄂西南88首。通过调式判断和结构分析统计确认:其中寄煞型②田歌10首,无旋律田歌18首,余下共287首,即为本论题研究对象。笔者以为,应该可以达到从一般意义层面上探索湖北田歌旋律微观构成规律之目的。  迄今,笔者未收集到运用三声腔③分析方法对田歌旋律音调进行三声韵构成分析的相关成果。鉴于此,本文拟广泛摄取民歌旋律微观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特别关注民歌三声腔分析

4、方法研究与实践的专论,科学建构方法,通过对湖北田歌三声韵结构的基础分析、统计和研究,力图达到深化传统民歌三声腔实践分析体系,探索湖北田歌三声韵结构规律之目的。  一、研究方法的构建  (一)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前人理论成果是构建科学理论的前提,本文研究方法的构建也不例外。本题理论研究之基础主要来源于杨匡明、方妙英、刘正维、王耀华、杜亚雄、高博均、彭志敏等人关于旋律分析的相关理论。其中,彭志敏的旋律层次分析理论、王耀华的“中国民歌多数为无半音五声性旋律”[3]的结论是本文研究的前提;杨匡民的《湖北民歌三声腔及其组织结构》[

5、4]、《荆楚民歌调式考》[5]、《湖北民歌的地方音调简介―湖北民歌音调的地方特色问题探索》[6]、《勘探民间音调所知》[7]、《民歌旋律地方色彩的形成与色彩区的划分》[8]、杨匡民、李幼平《今昔楚声探》[9]六篇有关民歌三声腔旋律分析方法的文献为本文提供了方法论的支持;方妙英的“楚宫体系”[10]、“楚羽体系”[11]研究、刘正维的“四度三音列”理论[12]均是该领域继杨匡民之后并与三声腔分析方法具有一定承接性的重要研究成果;高博均关于五声性旋律的180种旋法及其规律的探索[13]、王耀华关于畲族民歌旋律音调结构的理论方法与分析实践[14]

6、,对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二)三声腔和三声韵  1.三声腔  在杨匡民的诸多文献中,有6篇均对民歌旋律音调的“三声腔”规律进行了阐述。其中以1980年代的《湖北民歌三声腔及其组织结构》一文为标志,初步构建了民歌三声腔结构分析方法之框架。在这些文献的阅习中,我们不难发现,杨匡民对于三声腔的理解主要有二:一种是指三声基音(或称基础音、骨干音)行腔的“三音歌”。他认为:“我国有些地方是以三声基音行腔,形成三音歌……三音歌具有组合与调节民歌旋律中的歌词格律的作用,故称之为三声腔。”[15]即民间的三音歌就是“三声腔”;其二,杨先生还认

7、为“湖北人以三声腔唱歌作曲,在五声音阶中,三声成为基础音调。”“不论是三声、四声、五声音阶的民歌旋律,都是以三声腔为基调(为骨干)行腔为歌……”[16]。这显然已经不是“三音歌”意义上的“三声腔”了。而是指构成三声、四声、五声音阶民歌旋律的“基础音调”,它已经上升到了“民歌五声性旋律构成的基本结构单位”的意义。1980年代以后被学界认同的三声腔民歌旋律分析方法实指后者,即以三音列为框架的构成五声性民歌旋律的基础音调结构。  2.三声韵  声韵,亦称音韵,实指汉字字音中的声、韵、调三要素的总称[17]。在我国传统音乐型态研究领域,早在1970

8、年代末,杨匡民就在民歌旋律研究中首先使用了“声韵”一词[18],意指“荆楚之地的湖北人歌唱行腔的调韵”,[19]湖北民歌“行腔的基调”[20]。1980年代以后,他把三声腔的具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