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句子结构分析

巧用句子结构分析

ID:12621264

大小:53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8

巧用句子结构分析_第1页
巧用句子结构分析_第2页
巧用句子结构分析_第3页
巧用句子结构分析_第4页
巧用句子结构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巧用句子结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杰教育文言文满分秘籍(一)——虚词基础巧用句子结构分析辨识虚词的用法之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可谓灵活,很多学生都难以分析其用法。靠死记一些例子,但过些日子又忘了。如何容易又方便的掌握,笔者结合自己教学作出简要介绍,即运用句子结构分析法。句子结构分析有一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谓前是状,谓后补。”由此可知古汉语中的主谓、动宾、偏正等结构。“之”的用法就可根据其在句中的位置来定。且看下面的分析:(1)形如“谓语+之”时,用作代词。如:①作《师说》以贻之。②人非生而知之者。③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以上三例

2、中的“之”都是代词用,分别充当谓语动词“贻”“知”“均”的宾语,构成动宾结构。反过来说,虚词“之”紧跟在谓语动词后,这个“之”就作代词用。(2)形如“主语+之+谓语”时,起取消主谓句子独立性。如: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以上两个例子中“之”前的“孤”“鱼”“师道”在句子中作主语,“之”后的“有”“不传”为动词作谓语。在这种情况下,虚词“之”可以省略不译。即“孤有孔明,犹鱼有水也”;“师道不传也久矣”(3)形如“名词+之+谓语动词/介词”时,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如:①宋何罪之有?②何陋之有?以上两

3、例中,“之”出现在疑问句中,“之”前面分别是名词“罪”和“陋”,“之”后面是紧跟谓语动词“有”,而且“罪”和“陋”是作为宾语在谓语动词的前面。这种情形下的“之”就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虚词“之”不译,直接把宾语部分还原到谓语动词后面即可。壹拾贰人杰教育文言文满分秘籍(一)——虚词基础(4)形如“名词+之+形容词”时,作定语后置的标志。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马之千里者。③石之铿然有声者。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以上三例中,虚词“之”后面的“利”“强”“千里”“铿然有声”“乱耳”“劳形”都是形容词修饰“之”前

4、面的名词“爪牙”“筋骨”“马”“石”“丝竹”“案牍”,翻译时,“之”不用翻译,直接把形容词还原到名词的前面即可。(5)形如“定语+之+名词”时,是作结构助词,译作“的”。如:①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②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以上两例中,虚词“之”后面是名词“病”“众”,分别由前面的“君”“吴、越”作定语修饰,“之”就译作“的”。(6)形如“之+地点/处所名词”且句中缺少相应的谓语时,就作动词。如:①子夏之晋。②吾欲之南海,何如?③辍耕之垄上。以上三例中,“之”的后面分别是“晋(国)”“南海”“垄上”作为地点名

5、词,“之”的前面没有与“晋”“南海”“垄上”相对应的谓语动词。这种情况下,“之”用作动词,翻译为“去、往、到”。(7)形如“形容词/副词+之”时,凑成二字或四字音节,不用译。如:①顷之,烟炎张天。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③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以上三例中,“之”在“顷”“鼓”“久”的后面,为了凑成二字音节而使用“之”。翻译时没意义。类似的文言现象,只要找到合适的途径,总结出规律来,学生掌握运用起来就很容易。壹拾贰人杰教育文言文满分秘籍(一)——虚词基础乎⑴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

6、①天下事有难易乎?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③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④然,胡不己乎?⑤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⑥若毒之乎?⑦君将哀而生之乎?⑧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⑨齐人固盗乎?⑩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11)壮士,能复饮乎?(12)技盖至此乎?(13)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14)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⑵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⑤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⑥而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⑦吾师道也,夫

7、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⑧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⑨非仁木乎?⑩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觚乎?⑶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例:①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乎干城之具也。②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③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④忽乎吾将行兮。⑷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例:①日食饮得无衰乎?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③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④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⑸同“于”。例:①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③吾尝疑乎是。(乎:对

8、。)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⑤颓然乎其间。⑥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⑦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铘。(乎:引进动作的对象。)⑧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⑨亦无怪乎其私之也。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对。)(11)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12)盖进乎技矣。(13)王变乎色曰。(14)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15)依乎天理,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