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ID:12623483

大小:2.71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8-07-18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_第1页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_第2页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_第3页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_第4页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程标准1、了解孔子的生平2、掌握孔子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圣人孔子》轰动维也纳,老外看戏学论语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中国与瑞典合作建立孔子学院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孔子的故乡1、青少年时代:①学习礼仪,虚心求教,30岁精通六艺:②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求学活动)35

2、岁收徒讲学,首创私学。(教学活动)2、齐国岁月:被齐景公任命为官,后因遭到晏婴反对而返回鲁国。3、从政鲁国(51—54岁:从政生涯,人生辉煌):A.担任中都宰→→司空→→大司寇→→代理宰相职务。B.取得夹谷之会外交胜利:C.改革碰壁,失意去鲁,结束政治生涯。4、周游列国(55—68岁:颠沛流离):宣传自己仁政德治主张,但未被采纳。5、晚年结局(68—73岁):整理古典文献,从事文教事业①68岁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教育,整理六经;②73岁病逝后,其言行被弟子记录在《论语》中。一、孔子其人(生平事迹)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

3、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十六七岁时,母亲去世,他受到当地贵族社会的

4、排挤。困苦的境遇激励孔子奋发向上。他一面谋生,一面刻苦自学。他困知勉行,不耻下问,谦恭知礼,处世深沉。于是,很快在祔上,包括在贵族中间获得了声誉。二十岁以后,他曾经当过季氏的“季吏”,负责管理仓库,又当过乘田,负责管理牛羊,干得都很出色。1、青少年时代孔子35岁收徒讲学,首创私学2、孔子赴齐,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赴齐,三月不知肉味    周敬王三年(前517),孔子赴齐国,成为高昭子的家臣,并拜见齐景公。孔子与齐太师谈论乐,学《韶乐》,欣赏音乐后,三月不知肉味。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道,孔子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称善。后

5、来,景公又问这一问题,孔子说“政在节财”,景公大悦。孔子的出现是时代的象征,他将以同族结合为基础的礼乐转换为较具普遍社会性的礼乐——社会制度,进而提出“仁”,做为礼乐实现之目标。“仁”一方面是指个人的人格,个人人格没有贫富贵贱之别;另一方面则指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以彼此承认对方的人格为要。要实现“仁”,必须靠教育和教养;而礼乐则是实现“仁”的手段,因此要从礼乐的学习与研究着手。孔子以身作则,从事教育工作,所收学生不限阶级,诚可谓“有教无类”,其精神是可佩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音乐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孔子闻韶不知肉味的故事体现了当时音乐

6、艺术和音乐欣赏的水平,文人和士大夫把音乐修养作为教养的一部分,孔子还由此引申观念。孔子赴齐,三月不知肉味    周敬王三年(前517),孔子赴齐国,成为高昭子的家臣,并拜见齐景公。孔子与齐太师谈论乐,学《韶乐》,欣赏音乐后,三月不知肉味。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道,孔子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称善。后来,景公又问这一问题,孔子说“政在节财”,景公大悦。孔子的出现是时代的象征,他将以同族结合为基础的礼乐转换为较具普遍社会性的礼乐——社会制度,进而提出“仁”,做为礼乐实现之目标。“仁”一方面是指个人的人格,个人人格没有贫富贵

7、贱之别;另一方面则指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以彼此承认对方的人格为要。要实现“仁”,必须靠教育和教养;而礼乐则是实现“仁”的手段,因此要从礼乐的学习与研究着手。孔子以身作则,从事教育工作,所收学生不限阶级,诚可谓“有教无类”,其精神是可佩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音乐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孔子闻韶不知肉味的故事体现了当时音乐艺术和音乐欣赏的水平,文人和士大夫把音乐修养作为教养的一部分,孔子还由此引申观念。周敬王三年(前517),孔子赴齐国,成为高昭子的家臣,并拜见齐景公。孔子与齐太师谈论乐,学《韶乐》,欣赏音乐后,三月不知肉味。齐景公向孔子询问

8、政道,孔子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称善。后来,景公又问这一问题,孔子说“政在节财”,景公大悦。孔子的出现是时代的象征,他将以同族结合为基础的礼乐转换为较具普遍社会性的礼乐——社会制度,进而提出“仁”,做为礼乐实现之目标。“仁”一方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