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格律诗的格律

谈谈格律诗的格律

ID:12631262

大小:139.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7-18

谈谈格律诗的格律_第1页
谈谈格律诗的格律_第2页
谈谈格律诗的格律_第3页
谈谈格律诗的格律_第4页
谈谈格律诗的格律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谈格律诗的格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谈格律诗的格律我国的古诗大体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休诗两大类,这是从唐以来就是这样说的。唐朝人认为,从《诗经》到汉魏南北朝的诗都是古体诗(又叫古风),到唐朝产生的格律诗叫近体诗。近体诗有一定的格律,故称格律诗。从具体形式看,五、七言格律诗最具代表性,它有五个基本要素:即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律有定对。格律诗的五个基本要素是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显著的特点。下面逐点加以解释说明。(一)、篇有定句。即每首诗有固定的句数,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二)、句有定字。即诗篇中每一句都有固定的字数,五言绝句和五言律

2、诗每句五字;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每句七字。(三)、字有定声。即句中每一个字位的声调都有明确的规定,就是说格律诗句中平仄有规律,为了讲清这个问题,下面分六点说明:1、怎样划分诗句的节奏点?汉字读起来是一个字一个音节,古诗以两个音节(即两个字)为一个节奏点。如果是五言诗,每句五个字,其节奏就是221;如果是七言诗,每句七个字,其节奏是2221,句末虽只有一个字,也是一个节奏点。如自居易《钱塘湖春行》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它的节奏是:孤山

3、寺北

4、贾亭

5、西,水面

6、初平

7、云脚

8、低。节奏不一定和词语意义单位的划分或

9、语法结构相统一,如上述这首诗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其词语意义单位应该是:几处

10、早莺

11、争

12、暖树,谁家

13、新燕

14、啄

15、春泥。但它的节奏仍然是:几处

16、早莺

17、争暖

18、树,谁家

19、新燕

20、啄春

21、泥。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其意义单位是:海内

22、存

23、知己,天涯

24、若

25、比邻。而其节奏仍是海内

26、存知

27、己,天涯

28、若比

29、邻。2、怎样辨别汉字四声和平仄?四声,古代格律诗中所用的四声,是指古代汉语中的四声,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古代四声的调值,现在已不能确知,唐代处忠和尚在《元和韵谱》曾加发描述:平声哀而安

30、,如:刀、逃、东。上声厉而举,如:岛、稻、董。去声请而远,如:到、导、冻。入声直而促,如:笃、读、确。明代的真空和尚在《玉钥匙歌诀》中进一步描述说:“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康熙字典》分四声法,亦引用此说。根据他们的说法,加以推断,唐宋时代汉语共同语的实际发音,可能是平声是一个平调,上声是一个升调,去声是一个促调。古今汉语四声不同,古代的平声到宋代以后(按声母的清浊)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古代的入声在元明以后消失,分别合入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普通话的调类有四种,即阴平、阳平、上

31、声、去声。普通话各个调类的实际发音(调值),一般用五度标记法来表示。如:阴平的调值是高平调,相当于55,如:妈、方、飞。阳平的调值是中升调,相当于35,如:麻、房、肥。上声的调值是降升调,相当于214,如:马、仿、匪。去声的调值是全降调,相当于51,如:骂、放、费。平仄,古四声的再分类。“平”是古四声中的平声,“仄”是指古四声中的上声、去声、入声。普通话四声来源古四声,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是仄声。普通话没有入声。古入声分归于阴、阳、上、去中,因此,普通话阴平、阳平中的放声字也应该是仄声。3、格律诗的平仄交替规

32、律怎样?诗句节奏点平仄交替(相间),形成了诗句节奏点多变,从而加强了艺术性和音乐性。如李商隐的《无题》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句的第二字平声:第四字就必须仄声,第六字又要平声,句末一字用仄声;对句的第二字用仄声,第四字就必须用平声,第六字又要仄声,句末一字用平声。4、避“孤平”,避“下三平”、“下三仄”,与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平仄交替(相间)是诗句内部声调规律。古人曾总结归纳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当然这是指七言律诗而言,至于五言律诗,只能是“一、三不论”“二、

33、四分明”。这个口诀虽然极为简明。但是并不全面。格律诗平仄交替规律,最忌的是“孤平“(押韵句中除韵脚那个平声字外,只有孤零零的一个平声字)和“末三平”(句末三个字都是平声字),“下三仄”(句末三个字都是仄声字,所以要掌握格律诗的平仄规律。必须把“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同“忌孤平”,“忌下三连结合起来才行。根据平仄规律,格律诗的韵句式,基本上只有以下四种:(1)仄仄平平仄(七言为:平平仄仄平平仄)(2)平平仄仄平(七言为:仄仄平平仄仄平)(3)平平平仄仄(七言为:仄仄平平平仄仄)(4)仄仄仄平平(七言为:平平仄仄

34、仄平平)七言实际上就是在五言第一字前面加上与它平仄相反的两个字,句式完全相同。这四种句式均称为律句。四种句式中(二)(四)为押韵的句子。因为格律诗押平声韵,句子的末子必须平声。(一)(三)为非入韵句(即不押韵的句子),非韵句的句末必须用仄声字。在格律诗中,不论是押韵句或是非韵句七言诗除第一字不论外,七言诗的第三、五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