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单亲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ID:12632093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8

单亲心理辅导案例分析_第1页
单亲心理辅导案例分析_第2页
单亲心理辅导案例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单亲心理辅导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单亲家庭子女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和斗争,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这时候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从我在辅导员工作的一个典型案例中,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进行分析,并谈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识和体会。案例某,男,岁,级学生,单亲家庭,他和父亲一起生活。通过与他以及身边的同学了解,了解到在生活中他不敢交往或在交往中多疑,戒备心强,听不进别人的劝导,对涉及自

2、己的事情非常敏感,从而容易形成情绪的强烈波动导致情感上格外脆弱,在情感方面一般会表现出痛苦、自责、封闭、自卑、抑郁、猜疑、孤独、冷漠、逃避等心理特点。一、原因分析经过和他以及他的父亲、室友交谈了解到,他母亲在他年幼时去世,家庭亲情和温暖缺以及家庭生活的骤变,使他的精神受到巨大的创伤,他们自身还不成熟的心理在短期内还无法适应。他们从内心深处自认为是被抛弃的孩子,他有沉重的精神负担,自卑自怜,对外界的态度过分敏感,导致他自暴自弃,对社会有对抗情绪,戒备心强,难以与人合作,由此造成种种心理问题。二、心理辅导和教育

3、的过程1.给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点温暖我认识到他封闭、冷漠、孤独是由于小时候缺少母爱,加之父亲对他的关心不够,很少与他交流,造成了他的爱的天平失衡。他心中非常渴望爱,在经历过一段郁闷伤心、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的时期之后通常会进入一个极度渴望被关注的阶段,尤其是在步入新的大学生活的阶段。我采取的措施是要用爱心去陶冶他,使他领略人世间的可贵情感,在生活上给他更多的照顾,在学习上耐心地加以辅导帮助,使他感受到还是有人爱他、关心们的,尤其是在一些特别的日子,如他的生日、中秋节、春节等,我会联系他的父亲以及安排学生给

4、他送去惊喜和温暖,这些行为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用肯定尊重和集体生活点亮学生的内心世界每个人都有闪光点,他也不例外。当他在学习上有创造性见解或取得一个很小的进步时,我都要对他格外夸奖和给予肯定。对他我采取的政策是多鼓励、少指责、多温情、少冷漠。同时我还关照他的室友以及身边的同学,要多跟他交流、给他创造一个温暖的生活环境,通过集体活动的合作,让他积极参与,在合作中得到帮助,满足交往需要。单亲家庭学生渴望得到他人的注意,而尊重是情感交流的钥匙在活动中鼓励他充分发挥特长,使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出生活

5、的自信,在活动中体现其价值。3.培养孩子自我管理和勇于承担责任由于单亲学生生活中缺少亲情,周围的亲人都容易把他们当成弱势群体。在生活中对他们过于宠溺,过多娇惯,对他们应该做好而没有及时按质按量完成的任务加以人为的包容。这会让他们形成惰性和依赖性。而且一些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家庭变故,对社会、对家庭不可能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对自己也没有正确全面的评价。同正常家庭学生相比,他们往往更加缺少辨析能力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作为他的辅导员,我有意让他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任务和参与班级和家庭的某些决策,培养他的能力和

6、责任感,甚至有意给他创设勇于承担责任的事务,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他尽到自己的力量自我教育,自我发展适应社会和勇敢承担责任时,及时地给予他微笑和鼓励从而培养他的独立能力。4.社会重视家庭关注全方位共同努力单亲家庭的学生,多数心理会发生种种异常,喜怒无常、悲观失望、心理压抑、易发怒、烦躁、固执己见、敏感而离群,甚至行为上表现出极端的现象。因此,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不仅仅是学校、教师应负起教育责任,家庭、整个社会都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怀。单亲家庭孩子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

7、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因此我们要把单亲家庭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与家长开诚布公,希望家长不要将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在孩子面前过多地暴露,给他们带来不应有的压力,防止过分的呵护和溺爱的倾向,在关心、爱护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强、自主、自立、吃苦耐劳的品质。三、从心理辅导和教育过程引发的几点思考1.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生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性的教育主题,而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优良的素质。人的素质结构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构成,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

8、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辅导员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甚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做,将使辅导员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辅导员工作的成效,有时是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