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1.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ID:12667532

大小:2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8

1.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_第1页
1.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_第2页
1.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_第3页
1.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_第4页
资源描述:

《1.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赵静茹(兰州市第十八中学,甘肃兰州730060)〔关键词〕数学教学;衔接〔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0463(2006)01(A)—0053—01教学衔接必然涉及到教学双方,即中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教师应了解初中数学起始学科的教材内容,注意为衔接搭桥铺路;但更主要的是初中数学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熟悉小学数学教材,学习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长处和方法。一、教材内容的衔接1.做好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衔接。在学习有理数之前,有必要复习小数、整数、分数,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并说明数的概念是

2、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进而引出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这些量仅用算术数是不能表示的,故有引进新数的必要,即负数。出现负数后要注意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特别要注意符号。由于性质符号和加减运算符号均用“+”、“-”表示,这就意味着两种符号有统一的一面,我们在学习“和式”时就指明了这一点。如(+1/3)+(-1/4)可以写成:1/3-1/4,读作“1/3减1/4。2.做好数与代数式的衔接。从特殊的、具体的、明确的数到一般的、抽象的、不定的字母或含字母的代数式,是数学思维上的一大飞跃。一方面,应向学生说明字母不仅能简明扼要地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

3、可方便地研究和解决问题,使之加深对字母a的认识:a是有理数,a包含符号和数字,即a可正、可负、可零。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基本数学语言的训练,如5的绝对值用符号

4、5

5、表示,-7的绝对值用

6、-7

7、表示。反之,

8、+2

9、表示+2的绝对值,

10、-6

11、表示-6的绝对值。经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对于

12、a

13、=-a(a<0)就不再茫然。3.做好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的衔接。在小学解应用题时都采用算术解法,现在转到用代数解法,学生可能会一时转不过弯来。因为算术解法是将未知数置于特殊地位,设法通过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而代数解法是把所求的已知量与未知量放在平等的地位,找出各量之间的数量关

14、系,建立方程而求出未知量。算术解法比较强调套类型,而代数解法注重灵活运用知识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思维方法上的转折,所以应做好这方面的衔接。首先,可以从简单的应用题入手,讲解时可将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对比进行,使学生逐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其次,要例举说明许多应用题用代数解法要比算术解法简便得多。使学生一旦掌握了代数解法的规律后就不再用算术解法解题了。二、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上的衔接从小学到中学是学生学习生活上的一个转折。新的学习内容、新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报有新的希望,从而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指导并改

15、善他们的学习方法。由于小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淡薄,对教师依赖性较大,而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了,应树立自主学习观,采取“指导———自主”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指导学生课前自学,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自觉并有主见地学习,从而实现自我控制,不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与人分享的氛围中就会获得一个学习数学的新境界。当然,认真听讲、

16、课堂练习等仍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三、教育管理的衔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是处理好衔接问题的关键,而更关键的是教师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初一学生喜欢发问回答,乐意板演解题,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独立、自觉的心理倾向。他们对探索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对成功总是充满信心。但这种心理倾向还很脆弱,故教师要特别爱护,并不失时机地为他们创造机会和情境,满足他们的这种愿望和要求,激起他们求胜的欲望。并为其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程度的激发起来,不但能出色地完成任务,甚至有可能由此改变其学习生活态度。初一学生的心理是细致的,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就要经常

17、接触学生,热爱学生。他们还情感丰富,容易表露,意志力差,常常随着教师的喜恶而转移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只有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才能使学生获得成功。倘若不然,有可能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