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劳动与技术》课堂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怎样在《劳动与技术》课堂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ID:12686797

大小:1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8

怎样在《劳动与技术》课堂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_第1页
怎样在《劳动与技术》课堂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_第2页
怎样在《劳动与技术》课堂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_第3页
怎样在《劳动与技术》课堂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_第4页
怎样在《劳动与技术》课堂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怎样在《劳动与技术》课堂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怎样在《劳动与技术》课堂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濮阳县庆祖镇庆南小学韩常平  新课标提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然而,综观我们的课堂,对于这句话的解读大多是对“技能”的追求远超于对“体验”的关注。《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中强调劳动教育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的养成,以关注学生发展为本,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的多方面的功能实现。我认为,一个有生命的课堂是追寻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堂,才是育人于

2、“无声”的课堂。  我认为《劳动与技术》不同于其他的课程,它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老师往往以技术传授为第一目标,尤其在手工制作的课堂上,更是立竿见影。一节课尾声将至之时,我们总会惊喜地发现学生已经是硕果累累,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横空出世。但与此同时,不经意之间我们遗弃了本应该赋予学生的“价值观”,使之变得模糊了。的确,劳动成果的“生命”似乎是暗淡而又短暂的,稍纵即逝。我们很多时候会发现我们所谓的“精美”作品只是课堂上的“附属品”,只是我们为了完成课堂任务的短暂性“宠物”。课堂上学生或是兴趣所在——坚持到底,或是不得已而动之——草草了事;或是图一时所乐——

3、半途弃之。以至于一旦课堂结束之后,那些所谓的“附属品”竟然成了一件件无人问津的物品,被学生随意丢在一边,更有甚者成为教室里让人为之生厌的“垃圾品”——桌角下、讲台上等,随处可见学生随之丢弃的“作品”,教室可谓一片狼藉。作品不是“粉身碎骨”就是“高度残废”,样子几乎全走了样,就是偶有幸存的那些所谓的“精美作品”,时过境迁,也被学生藏于角落无人问津。此“师者揪心,生者无意”之状况,有人不禁会感慨现在孩子的环保意识很差,任意丢弃自己的“劳动成果”。当然,在劳动和技术中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是课程的目标之一。但是,如果我们再深入的思考:难道,这仅仅是孩子的环保意识出了

4、问题吗?其实不然,在老师不遗余力教育下即使是环保意识很强的班级,也仍然无法改变那些失宠“作品”的命运——成为垃圾池的“宠物”,暗淡了原先的光芒,失去了制作的意义。这岂是一个环保能改变的吗?  “凡有价值的东西,才会被人所珍视。”而判断该事物是否有价值,在于对事物投资的“情感”价值。试问,如果该“作品”只是“无情物”,只是单一按着流程按部就班完成的一件手工制品,那么它本身的价值又何在?我认为,究其因是孩子缺少对“劳动成果”的认识,对其“价值”的一种忽视。让孩子重新赋予自己的劳动成果以“价值”,唯有“情感”的寄托,而“情感”为之有效的成长靠的是“体验”的积累。

5、在《劳动与技术》的教材中涉及到有关制作的内容,其设计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把废旧东西通过巧手变成一件件可以欣赏的艺术品。然而,当废旧东西通过《劳动与技术》的课堂变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后的瞬间又被“打回原形”成为垃圾的时候,那么就意味着教学的失败。  审美性“体验”在劳动技术的课堂上,是指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多媒体,实物等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感官,提高审美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创设环节让学生对“作品”得以充分经历审美性“体验”的洗礼,这样的“润物”方可达到水到渠成之效。例如在教学《做椅子》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上课伊始,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异彩纷呈的椅子

6、,沙发后问:“喜欢这些漂亮的沙发吗?如果我们拥有这样的沙发,你会摆在哪里?生1:我会摆在我家里的书桌上,这样我就可以每天看到它了!”生2:“我会把它摆在我们家的摆放台上,因为我家还有一个个小人像,我可以邀请他们坐在这些椅子上。肯定很有意思!”……师:知道这些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生:牙膏的包装盒。师:“通过我们的双手就像魔术师将生活中一些丢弃的东西变成很多意思的装饰品。”在教学结束之时,师又问:“它和我们平时商店买的有什么区别?”生1:“这是商店里买不到的!”生2:“这是我们靠自己双手做成的。”生:“别人收到我的礼物肯定也有不一样的意义!”……这样的环节让学

7、生经历了审美性“体验”之后,赋予了作品“艺术”的品味。因为它不仅让学生享受到“变废为宝”后的喜悦,同时还让他们看到了便宜的东西也能创造出“无价美”,这就是审视了作品的“美”。此操作既让学生加深了学习体验,又让学生树立了价值观。  探究性“体验”是一种以学生为个体或群体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感知、观察、比较、分析来认识事物,探究问题,并运用已有知识或经验来寻求答案解决问题之中产生的一种满足和成功的感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探究性“体验”恰恰是这兴趣最好的导火索。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善加运用,将会胜过一切的说教,使其劳动成果增加“研究”色彩

8、。《劳动与技术课程目标》中强调:“通过体验和探究,掌握基本的学习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