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

课程论文-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

ID:12696683

大小:114.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18

课程论文-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_第1页
课程论文-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_第2页
课程论文-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_第3页
课程论文-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_第4页
课程论文-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论文-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摘要】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农村,广大的农民日益破产,农村经济更加凋敝。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和仁人志士,开始把目光投向农村,来寻求民族独立、富国安民道路。于是,乡村建设成为具有全国性的、极为时髦的政治思潮与社会运动,由此出现了一系列的乡村建设派别和思想主张,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是乡建思潮中影响最大的。本文试图对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和实践进行简要介绍,分析其实质,并把握这一思想对当前农村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所具有的现代意义。【关键词】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19目录〇、引言3一、梁漱溟简介4二、梁漱溟乡村

2、建设的理论与实践5(一)乡村建设运动的起因与背景5(二)乡村建设理论61.乡村建设理论的依据——对中国社会的分析62.“促兴农业引发工业”93.“农民自觉”和知识分子的作用104.乡村组织10(三)乡村建设实践121.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122.经济建设133.社会改良14三、乡村建设运动的实质与评价15四、乡村建设运动的影响与意义17五、小结19参考和阅读文献2019〇、引言20世纪初,中国社会面临着内忧外患、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农村,广大的农民日益破产,农村经济更加凋敝。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和仁人志士,开始把目光投向农村,来寻求民族独立、富国安民道路。于是,乡村建设成为

3、具有全国性的、极为时髦的政治思潮与社会运动,由此出现了一系列的乡村建设派别和思想主张,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是乡建思潮中影响最大的。本文试图对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和实践进行简要介绍,分析其实质,并把握这一思想对当前农村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所具有的现代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是: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梁漱溟的生平事迹,让读者对梁漱溟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和把握。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梁漱溟乡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首先分析了当时乡村建设思想运动兴起的起因和背景;然后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最后,重点介绍和分析了梁漱溟在山东所实施的乡村建设实践活动。通过这部分的介绍和分析,使读者对

4、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和实践活动有更加完整和全面的了解。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了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实质,并对这一运动进行简单地分析和评价。第四部分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新乡村建设运动的成功为例,分析了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广泛影响;分析了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和实践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并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五部分为文章的结语,并从传统思想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梁漱溟思想留给后人的重要意义。由于理论水平和知识结构的限制,本文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多多批评指正。19〇、梁漱溟简介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也是

5、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和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梁漱溟祖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梁氏家族本是名门望族[1]关于梁漱溟家族的情况详见《桂林梁先生遗书》,《梁漱溟全集》第一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p551;,亦是书宦家庭,因此在梁漱溟的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其父梁济。由于梁济仰慕新学,因此,梁漱溟小学毕业便进入北京最早的新式中学之一---顺天中学堂学习,受到半西化的教育,这对他后来研究中西方文化奠定了基础。父辈的影响、师友的砥砺塑造了他“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思想品格,也使他较早地关注并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中学毕业后,梁漱溟于1911年加入同盟会京津支部,任该会机关报《民国报》编

6、辑兼记者。1917--1924年,应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印度哲学讲席。在任教北大之前,无论是对中西文化的认识,还是对人生问题的探索,都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佛教哲学是他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北大任教的7年,梁漱溟的思想又发生了重大转变,逐渐从“古印度人的出世思想”转归到了“中国的儒家思想”。[2]郑大华著:《梁漱溟传》,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在北大,他一边教书,一边思索中西方文化的要义,并最终写出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这本著作。与此同时,他还不断探索中国的现实问题和出路。离开北大后,梁漱溟便开始了他的救国探索之路,悟出了“农村立国”的道理,并决心从事乡村教育和建设。1927年南下广

7、州办乡治讲习所未果后,1929年任河南村治学院教务长,并接办北平《村治》月刊。1931年与梁仲华等人在邹平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开始了达近7年的乡村建设实践,最终因抗战爆发而终止。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最高国防参议会参议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9年为促进团结抗日,参与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1941年该会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梁漱溟任中央常务兼同盟机关刊物《光明报》社长。1946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