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讲稿学生版

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讲稿学生版

ID:12711319

大小:640.50 KB

页数:156页

时间:2018-07-18

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讲稿学生版_第1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讲稿学生版_第2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讲稿学生版_第3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讲稿学生版_第4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讲稿学生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讲稿学生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经》概论第一章《内经》其书一、《内经》是怎样一本书?《内经》全名《黄帝内经十八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素问》,81篇《黄帝内经》共162篇,14万字《灵枢》,81篇汇编形式:单篇论文,问答体裁。涉及人物:黄帝、歧伯、雷公、伯高、鬼萸区等。第一节成书与书名一.成书年代远古成书说主要学说有三种春秋成书说西汉成书说1、远古成书说依据:(1)书名冠以黄帝(2)厚古薄今的思想2、春秋战国成书说学术思想内容:《素问》中的某些学术思想,与《周礼》颇似。依据文体风格:先秦之文,多见韵语,《内经》许多篇章亦是如此。习惯用语:如黔首,记时

2、语等。3、西汉成书说现代学者多持此观点。上限:司马迁《史记》,公元前104年-前91年文献记载依据下限:刘向、刘歆父子《七略》,前26年学术思想:西汉中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天人合一”的宇宙图式。其它考证依据:马王堆出土的医学简帛。二.作者从现存《内经》的内容来看,是众多医家们经验的总结汇编。当时书以“黄帝”,仅是伪托。三.书名含义《内经》“经”字的含义:本指织物的“纵线”,后引申指常道、法则、规律。“内”与“外”是相对而言的,尤言上中下。张介宾:“内者性命之道,经者载道之书”。《素问》:林亿《新校正》说:“按《乾凿度》云:‘夫有形者

3、生于无形,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疴瘵由是萌生,故黄帝问此,太素,质之始也,《素问》之名义或由此。”《灵枢》:《灵枢》之名文献上首见于王冰《黄帝内经素问》中,其之所以将《针经》称为《灵枢》,可能与其崇信道教有关。第二节版本与流传西汉末《七略》(首见,失传)东汉《汉书·艺文志》(现存最早的文献)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素问》、《九卷》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将《内经》与《素问》、《九卷》相合《九卷》更名为《针经》唐·王冰整理〈素问〉,《

4、针经》更名《灵枢》(目前所用《素问》蓝本)宋·林亿《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南宋·史崧《灵枢经》(成为元、明、清续刻的蓝本)第三节历代注释与研究医家与书目一、注家、注本:历代注释《内经》者,有二百多人,书有四百余部,分为次序注释与分类注释两种,其主要注本包括以下: 唐代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明代吴昆《素问吴注》     单注《素问》 清代高士宗《素问直解》            清代姚止庵《素问经注节解》随文注释        清代张琦《素问释义》            明代马莳《素问注证发微》《灵枢注证发微》全注《

5、内经》清代张志聪《素问集注》《灵枢集注》            日人丹波元简《素问识》《灵枢识》            元代滑寿《读素问钞》     选文注释   明代李中梓《内经知要》分类注释        清代沈又彭《医经读》            唐代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全文注释  明代张介宾《类经》1、梁·全元起《素问训解》:最早的《素问》注本,已亡佚。有关内容可见于《新校正》。主要价值:①保存了魏晋以来《素问》全貌。②在校勘方面具有重要价值。③寓训词于串讲中。2、隋唐·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现存最早分类研究《内经

6、》的注本。有哲学著作36卷,医学著作43卷。特点:①最早全文分类研究《内经》的注家。②是现在通行的王冰注释本之前的版本,有重要的校勘作用。③医理、文义注释,有重要的学术价值。3、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①现在存世通用范本,由九卷改为二十四卷。②加进运气“七篇大论”以补佚失。《素问》赖其整理而可读,并传世;但也破坏了古医经原貌。③医理注释、发挥精采;宋以后的注家多以其为规范。④道家思想浓厚,学术特点明显。⑤改编《素问》的5大原则:迁移补阕;加字昭义;分篇冠目;尊卑有序;削繁存要4、元·马莳《素问注证发微》《灵枢注证发微》①《素问》《灵枢》

7、均恢复九卷之旧,并分章节注证。②启专门研究《灵枢》之端,特于经络、俞穴与针刺,详为发明,极有学术价值。③较之其它医家更接近原文旨意。5、明·吴昆《素问吴注》①结合临床经验注释与发挥经义,有重要的学术价值。②有不遵校勘法度,自意删节经文之弊。6、明·张介宾《类经》①全文分类研究《内经》。本书是全文分类研究《内经》的最重要注本。②分经文为十二类,其中会通类汇纳医理交叉之经文,颇有创意。③注释之后加按语,启发良多:介宾开创“附按”的体例,把与经文有一定关系的内容,结合自己的认识,用生动的语言加以阐发,颇象读书笔记,或医学论文。为与注释区别,一

8、般用“愚按”加以区别。④除随文注释外,于难以文字说明者又以图表会意,名为《类经图翼》;对于重要学术课题,另辟专论《类经附翼》。⑤医易同源的哲学思想:在王冰时,便有将易的原理引入《内经》的先例,张介宾更倡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