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寻根文学的衰落

论寻根文学的衰落

ID:12729336

大小:40.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18

论寻根文学的衰落_第1页
论寻根文学的衰落_第2页
论寻根文学的衰落_第3页
论寻根文学的衰落_第4页
论寻根文学的衰落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寻根文学的衰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寻根文学的衰落2O10年第2期总第215期齐鲁学刊QILUJOURNALNo.2GeneralNo.215论寻根文学的衰落张太兵(滁州学院中文系,安徽滁州239000)摘要:寻根文学的兴起与衰落是1980年代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现象.综合来看,寻根文学的衰落原因有三:一,寻根作家对传统文化既赞美又批判的矛盾态度;二,寻根文学自身的理论局限;三,寻根文学的理论主张和文本创作的错位.在理论上看,寻根文学在传统与现代,愚昧与启蒙,守旧与创新等矛盾的价值判断中很难做出抉择,这些判断相互纠缠和转换,使得寻根文学最终走向衰落.关键词:寻根文学;心态迷茫;理论局限;衰落中图分类号

2、: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22X(2010)02—0152—05寻根文学是新时期重要的文学思潮之一,它在1980年代中期蓬勃兴起,随之又衰落下去.对寻根文学衰落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这一独特的文学现象.一,寻根作家对传统文化的矛盾心态寻根文学主张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文学的根,但其代表作家韩少功,李杭育等对传统文化的既赞美又批判,表现出暖昧,迷茫的矛盾心态.韩少功在《文学的"根"》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说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我到新疆时,遇到一些青年作家,他们说要出现真正繁荣

3、的西部文学,就必须努力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我对此深以为然."E13这里,韩少功认为要想出现文学的真正繁荣就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必须依靠传统文化.但在他的寻根文学代表作《爸爸爸》中,他却对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进行了尖锐的批判.《爸爸爸》中的丙崽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性符号,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韩少功通过丙崽这个形象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丙崽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垂而不死,了无生气,它永远是长不大的.丙崽的弱智象征了中国人思维的不健全,他的"爸爸爸——×妈妈"思维方式是一种愚蠢,粗鄙的原始思维.丙崽的思维病态,不能说只是生理病态,他根本上是一种

4、文化病态,一种文化上的原始愚昧状态.这种状态是带有普遍性的状态,而且完全是传统文化所造成的.与《爸爸爸》相反,寻根文学的另一位代表作家李杭育在他的代表作《最后一个渔佬儿》中对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人格进行了赞美.作品的主人公福奎渴望凭借无所畏惧的精神,强健的体魄,过着一种无拘无束的渔民生活,但是,现代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因素毁灭了他的梦想,污染使葛川江里的鱼日益减少,大多数渔人都另谋生路,只有福奎仍独守着古老的人生原则,以忠诚,坚毅,重人情轻财物的传统人格对抗浮躁实利的现实人生.与韩少功相比,李杭育在理论上对传统文化持完全相反的态度.他《理一理我们的"根"》一文中说:"有

5、时我真万分痛恨我们的传统.中国文学的传统并不很好.比较希腊(欧洲的传统)和印度,我们的上古神话很不发达,汉民族没有史诗,而戏剧的兴起又太晚了,小说的起步太低了……纯粹中国的传统,骨子里是反艺术的……文学的'载道'与哲学的实用主义,宗教的世俗化,政治的礼仪化,社会关系的伦理原则等等,合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之根基.与这种文化相应的民族心收稿日期:2009—12—04作者简介:张太兵(197O一),男,安徽滁州人,滁州学院中文系讲师.152理,很少有艺术气质."[2]李杭育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是很尖锐的,毫不留情的.寻根作家中对传统文化持赞美态度的还有

6、郑万隆,阿城,莫言,郑义等,对传统文化持批判态度的则有王安忆和陈忠实等.从整体上看,作为一个群体的寻根作家群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各各不同,他们所寻的文化之"根"不是同一条根.郑万隆在《我的"根"》中认为:"我的根是东方.东方有东方的文化";阿城在《棋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文化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莫言在《红高梁》中赞美传统文化中的原始生命力;郑义在《老井》中对传统文化中的家庭伦理表示出深深的留恋.从这些作家的创作中,可以看出寻根作家在思想上,心理上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崇仰.但也有的寻根作家对传统文化采取了批判的立场,王安忆在《小鲍庄》中对儒家文化的"仁义"进行

7、了批判,小说中捞渣的死在某种意义上宣告了"仁义"的崩溃——小鲍庄的人从捞渣的死中获得了不少利益,这本身就是不"仁义"的,是对"仁义"的一个讽刺;拾来和二婶的婚姻,本来是合乎人性人情的,却得不到小鲍庄人的认可,这表明小鲍庄人并不"仁义";鲍秉德在疯妻死后不久再娶,但内心深处感受到"礼教","仁义"的压力,这表明"礼教","仁义"对人的影响是负面的,消极的.寻根作家对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导致他们在对传统文化批判与继承,肯定与否定,拒绝与接受的二元对立语境中始终摇摆不定.实际上,寻根作家们的文学观是迷茫的,这种观念上的迷茫使他们在创作上陷入两难的处境,不同的寻根作家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