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秦人归附刘邦的过程及其原因分析

关中秦人归附刘邦的过程及其原因分析

ID:12737177

大小:3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8

关中秦人归附刘邦的过程及其原因分析_第1页
关中秦人归附刘邦的过程及其原因分析_第2页
关中秦人归附刘邦的过程及其原因分析_第3页
关中秦人归附刘邦的过程及其原因分析_第4页
关中秦人归附刘邦的过程及其原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中秦人归附刘邦的过程及其原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中秦人归附刘邦的过程及其原因分析  摘要:从“武关之屠”到“废丘之降”,是关中秦人逐渐归附刘邦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武力抵抗、选择新主和最终归附三个阶段。秦人归附刘邦的原因错综复杂,主要有:刘邦武力征服和恩惠收服并举;秦国传统权威的丧失;秦人的顺从性格;竞争对手的战略失误与相续败亡等。  关键词:关中秦人;归附;刘邦;过程;原因  中图分类号:K2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387(2013)01-0148-07  “武关之屠”是指刘邦利诱武关秦将、攻击已降秦军,事在秦二世三年八月;“废丘之降”是指雍王章邯的都

2、城废丘投降,事在汉王二年六月。从“武关之屠”到“废丘之降”,是刘邦入关到分封汉中,进而还定三秦、荡平关中的过程,也是关中秦人从武力抵抗到逐渐归附刘邦的过程。以往学者多关注某些事件,如“约法三章”、“鸿门宴”、“戏下分封”等,但对关中秦人的表现却关注不多。本文试图从关中秦人的立场出发,对其归附刘邦的过程及原因进行分析,不当之处,请各位方家指正。  一、关中秦人归附刘邦的过程  从“武关之屠”到“废丘之降”,是关中秦人逐渐归附刘邦的过程。该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武关之屠”到“西人咸阳”:武力抵御刘邦入关。  被楚怀王定为

3、人关人选后,刘邦开始向关中进发。经过一系列战斗,刘邦终于抵达武关,时为秦二世三年八月。武关是关中南部最重要的关防,是刘邦进入关中必须攻克的关卡。这里应该是其与秦人激战的地方。但是,如此重要的战役,史书不仅记载较少,而且前后不一。关于武关之战的记载主要有:  例1:《史记?秦始皇本纪》:“沛公将数万人已屠武关,使人私于高,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  例2:《史记?秦始皇本纪》:“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楚将沛公破秦军入武关。”  例3:《史记?高祖本纪》:“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

4、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咯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喜,秦军解,因大破之。又战其北,大破之。乘胜,遂破之。”  例4:《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晓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咯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成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

5、大破之。’”  上述记载有些前后矛盾,让人生疑。第一,武关之战发生的时间前后不一。例1发生在二世之时,例2发生在二世、赵高俱亡,子婴为秦王46日之后。第二,张良计使用地点不同。例3在武关,例4在蛲关。第三,对武关取胜的性质判断不一。例1是“屠”,例2是“人”,例3是“破”。第四,例1中所记秦朝廷的表现让人费解。如果此时刘邦已经“屠武关”进入关中,他还需要派人“私于高”吗?赵高会仅仅因为害怕二世诛杀就谢病不朝吗?秦朝廷会不派兵进行防范吗?  与之相关的蛲关之战的记载也前后矛盾。《史记?留侯世家》记载曾在蛲关大破秦军,但《汉书?高帝

6、纪》记载为:“沛公引兵绕蛲关,?蒉山,击秦军,大破之蓝田南。”明言是绕过蛲关攻击秦军。  这种记载的前后不一也为史家所注意。王先谦试图予以调解,说道:“《史记》叙用张良计说秦将,袭破武关,无破蛲关事。此班氏据他书增。”此言并不属实,已为杨树达所驳斥。梁玉绳认为:“‘武关’乃‘蛲关’之误。当云‘乃用张良计,益张疑兵旗帜。使郦生往说秦将,?以利,因袭攻蛲关,破之。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而‘陆贾’二字似衍文。”梁氏此说不仅与“引兵绕蛲关,?蒉山”相矛盾,而且前面提出的四个问题依然不能解决。但这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思路,即“蛲关”是否可能为

7、“武关”之误?我们试着将“蛲关”改为“武关”发现,除了“张良计使用目的、地点不同”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外,对“武关取胜的性质判断不一”也将得到解决。刘邦攻击武关降军一事并不光彩,故而司马迁在记载此事时遮遮掩掩,《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为“屠武关”,其他地方则记载为“人”、“破”,试图掩盖事实真相。  如此则只剩下“武关之战发生的时间前后不一”,和“秦朝廷的表现让人费解”这两个问题。《古史》卷七《秦始皇本纪》有言:“沛公将数万人已至武关,使人私于高。”苏澈只言其“至武关”,而不言已攻下武关进入关中。这种说法值得注意。因为只有尚未人关,

8、沛公才有“使人私于高”的必要,赵高才敢“谢病不朝”,甚至提出“分王关中”的要求。考虑到秦军曾在武关成功阻击陈胜军队,以及刘邦尚未入关的事实,对武关防御极具信心的秦二世才没有另外派兵迎战,秦廷内部才有“闲心”相互残杀。他们没想到的是,刘邦用张良计很快就攻破武关,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